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9978
医患不对等催生“医闹”新行当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4日 新华网
     很多问题的最终解决往往都是遵循着“从无序到有序,先无序才能后有序”这样一条路径,“医闹”在让医院付出一个又一个沉痛代价的同时,也让卫生部门除了狠狠打击之外,不得不找出一个此类问题的更优解决方案,而这种方案其实就是医患关系的责权利的真正对等。

    医疗行业有点像一个新闻制造仪,各种精彩大戏轮番上场,在医院暴利、药品回扣、红包丑闻等新闻已经让人倍感麻木之时,今年以来在昆明、成都、郑州等地新冒出的“医闹”行当再次冲击着人们的眼帘。这个特殊群体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寻找着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然后在医院门前或者聚众静坐,或者拉起横幅要求赔偿,甚至将死者或伤者抬到医院门诊大厅,以扰乱就诊秩序来要挟医院索取高额赔偿。

    虽然“医闹”作为在医患纠纷中长期处于弱势的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代表,部分打破了医患双方的责权利不均衡,但毕竟他们的维权手段是不合法的。最新传来的消息说,卫生部表示将坚决打击“医闹”违法行为。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反思“医闹”出现的逻辑必然——正是源自于医患关系的长期不对等。
, http://www.100md.com
    医患关系的不平等首先表现在“信息”的不对等,或叫信息“不对称”。每个人一生当中都免不了要成为医院的“客人”,可由于医疗改革的不彻底,医院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垄断”的排他性色彩,使“客人”并没有享受到付费后所应享有的服务。再加上医疗行业的技术性壁垒,医疗行业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平时就诊是医生说了算,出了问题更是医院说了算。一些医生草菅人命的新闻时有耳闻,即使有一级级的医疗鉴定委员会,但它与医疗机构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使公信力大打折扣。于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即使医疗机构没错、医疗鉴定也没错,患者家属也会习惯性地往最坏的地方“假想”,这为“医闹”们大闹医院找到了一种潜在理由。因此,在医患纠纷中第三方监督机构的设立非常必要。

    其次是医患之间的“成本与效率”的不对等,在没有“医闹”出现之前,出现医疗纠纷,病人家属在面对亲人伤痛的打击下,往往还要经历一个非常冗长而繁琐的诉讼过程,且往往无果而终,时间、精力乃至经济上的高额成本使得他们对漫漫维权路望而却步;再说医院这方,难以找到具体责任人,又以机构之力“不怕你告,也不怕你上吊”;“医闹”出现,一下子点中了医院不怕麻烦的“死穴”,一拨人轰轰烈烈的非理性举动搞得医院无法正常运转,医院的形象也遭到强烈破坏,“看看谁扛得住”的主动权转移到了患者这边,于是有些医院不管对错与否,先拿出钱来,息事宁人了事……因此,卫生部提醒医疗机构对“医闹”这样的闹事行为要坚决给予回击,否则就可能助纣为虐、养虎为患。长此以往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可能显现的两个恶果:一方面“医闹”的屡战屡胜使以后的类似事件越闹越凶,甚至从“有理取闹”演变为“无理取闹”,最终逾越了维权边界;另一方面,在对“医闹”的恐惧中医院会滋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惧心理,医生不敢医治疑难杂症,最终损害的还是患者的权益。
, http://www.100md.com
    再者,医患双方之间还存在着“道义”上的不对等。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医改之后,医疗行业被媒体、患者、普通群众贴上了“行业腐败、医生无良、黑幕重重”等这些道德标签,无疑是可悲可叹的。好比近年来在都市里出现的“撞车族”一样,“医闹”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它是医院市场化转型不彻底、制度不规范与监督管理不充分等的共生物。当某些社会公益部门被戴上了“商业化”的不洁之帽后,公众的“病态情绪”就会向非理性的方向逆转,从而被一些不良分子寻找到“商机”。民告官也好,职工告单位也好,医疗纠纷中的患者或其亲属告医院也好,但凡个人与机构的纠纷不能通过正常法律途径得到有序、有效、合理解决的话,过激的非理性手段的出现恐怕就是迟早的事情。虽然“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但是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助长他们的气焰,否则就是对守法有序的“良民”的不公,甚至会把“良民”引入歧途。

    “医闹”仅仅就其名字本身而言,多多少少显出一丝无奈,无论这个名称是他们自己还是别人所强加,都不是一个正当的职业代称;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认“医闹”还是有其积极意义。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很多问题的最终解决往往都是遵循着“从无序到有序,先无序才能后有序”这样一条路径,“医闹”在让医院付出一个又一个沉痛代价的同时,也让卫生部门除了狠狠打击之外,不得不找出一个此类问题的更优解决方案,而这种方案其实就是医患关系的责权利的真正对等,那一天到来之时,“医闹”也就彻底丧失了其生存土壤。

    作者:徐浩然 来源:新华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