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4971
父亲的医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87期
     郭转 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

    父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每当遇到棘手的疾病,就会想到他那精湛的医术。父亲虽然称不上全科医生,但他对许多病都有办法治疗。父亲十几岁跟随本县名医学习,不但背会了“四小经典”、《医宗金鉴》,还学会了针灸、推拿、刮痧、拔罐以及中药的切炒炮制和丸、散、膏、丹的制作。上世纪50年代初,他只身来到河南省城,与他人合开了一家中医诊所,由于治法简捷,疗效突出,很快就诊者盈门。后来,参加了公立医院,一干就是四十多年,至今周围群众还不时地怀念他。

    父亲的诊室,不足十平方米,每天接诊五六十人,多时近百。凡他诊治的病人,多数先用针灸、拔罐等治疗,然后再斟酌病情用药。他常说:“扎针拔罐,病好一半”。所以一走进他的诊室,满屋艾香,接受针灸治疗的人都在依次等候。那时一次针灸费用仅5分钱,像颈肩腰腿痛这类病人,针灸几次就好了,许多病人诊疗半小时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父亲开的药方,多则七八味,少则三四味,甚则一味。其中有经方,如桂枝汤、四逆散、小柴胡汤等,还有不少单验方。他的单验方多来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的则来自叶橘泉的《实用经效验方》等。父亲非常善于学习他人经验,凡听到看到的单验方他都用笔记下来,生前留下的这样笔记就有五六本。他的处方简捷便宜,很少用人参、鹿茸贵重类药,他说:“病人把卖鸡蛋的钱拿来看病,我们可不能掂起笔随意下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儿增多。父亲为诊疗这种疾病,几乎天天翻阅本草针灸书籍。经过多次实践探索,他在古代巨针的基础上研创了“背三针”疗法并自制“乌蛇膏”,疗效很快有所提高,每年诊治全国各地的患儿近万人次。由于我家距医院只有百米远,不少家长就在休息时抱着患儿直奔家里。父亲对此毫无怨言,有时正在吃饭,看见患儿进来,即刻放下饭碗给患儿看病。困难的他还管饭吃,路费不够的他还垫钱送上车。

    父亲患有高血压病,1991年已经80岁的他患了脑中风。经过治疗,落下了右手握物不稳的毛病。但他还是那么眷恋着病人。那个时期,脑瘫患儿比较多。天天都有家长找上门来,母亲多次劝说推辞。父亲看到患儿的家长在门外等候,就主动走出来接诊。我有几次看到他用哆嗦的右手持针治疗,想替他为患儿扎针,谁知不但患儿家长不愿意,父亲也不愿意丢下手中的针。看到这种情景,我虽然心痛父亲,但也非常无奈。

    父亲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但他活得自在、踏实,几十年来一直早上班,晚下班。他没有留下殷实的财富,但他留下的医术,至今还在我们这一代发挥着作用。

    (吾父郭绍汾,生于1911年,卒于1992年。原任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针药并用,对小儿疑难疾病治验丰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