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996
并购走在热情与低迷双行线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4期(总第2349期 2006.08.16)
     制药企业的高层们逐渐意识到,并购虽然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却并不等于能为企业发展增加有利的砝码。而坏消息总是和好消息如影随形——制药公司的股价,尤其是整体行业的市盈率却在逐步下降。这一点,或将延续到整个2006年

    与2004年相比,2005年全球制药业的并购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所下降。2004年全球制药业有52宗并购案,交易总金额高达775亿美元,仅赛诺菲公司对安万特的收购金额就达656亿美元。而2005年相应的数字是48宗和427亿美元,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就有10宗。

    然而,并购并非行业“青春永驻”的灵丹妙药。资本市场不会看在并购的份上,救制药公司的行情于水火之中。

    2005年并购三大看点

    2005年是制药业并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总体而言,2005年全球制药业并购市场在并购规模、区域并购和并购类型上表现出三大亮点:
, 百拇医药
    中型并购为主在2005年,并购交易金额在2亿~3亿美元的案例占据了主流地位,而且预计中型并购的势头还将持续下去。从并购后的情况来看,一些中型并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由此打造或进一步巩固了“区域龙头企业”的地位。

    日本本土并购再度狂热并购似乎一度在日本沉寂,但几年后的2005年又大张旗鼓、如火如荼,且这个风头暂时不会停下来。2005年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中,有3起发生在日本,不过主要涉及企业都是日本本土企业。

    仿制药企结盟2004年仿制药企掀起了一股并购浪潮,2005年这股浪潮表现得更为突出。2005年涉及仿制药企的并购案有6起,交易总金额为98亿美元。众所周知,仿制药企过去几年里火线增长的势头已开始放慢,已经占据全球市场50%的仿制药企已很难再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这样的联盟手段也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而从并购主体来看,仿制药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一些制药公司的目光。诺华下属的山德士公司收购了德国第二大非专利药生产商赫素全部股份和美国非专利药公司Eon Labs 67.7%股份,这样大投入的并购难免引起外界对其动机的种种猜测。许多商业媒体认为:诺华的并购显示了其市场策略的改变,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仿制药企的强强联合,另一方面是诺华想重新定位公司的角色——在处方药和仿制药市场都同领风骚。
, 百拇医药
    并购主体对风险的理解各异

    从全球看来,美国和欧洲依然是收购方的主体。2004年,欧洲的并购案在全球52宗并购案中占了25宗,构成了全球并购的主体力量;在2005年的48宗全球并购案中,欧美就占了39宗,其余的均发生在亚洲;跨国并购占了全部的51%。

    但在2005年,欧洲并购案的数目急速下滑至14起。与此同时,美国并购案从19宗增加到24宗。当然,欧洲并购行情冷淡下来并不能代表其未来表现,但毫无疑问,欧洲医药工业仍需要大动作来改变现有的结构模式。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当欧洲制药公司被收购时,并购方有一半不是欧洲本土企业。2005年,14 宗对欧洲制药企业的并购案中,并购方为美国制药公司的是6宗、欧洲的7宗、亚洲的1宗。相对照美国,当美国制药公司被收购时,收购方为美国公司的占到了四分之三。可见,制药工业的中心依然保持着向美国迁移的趋势。
, http://www.100md.com
    在亚洲,除日本外的医药企业的并购并不多见。对于亚洲比较大型的制药公司来说,一些公司并不愿意被并购,另外一些虽然有被收购的意愿但却不希望被欧美制药公司收购。而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在谈及亚洲市场时也是喜忧参半,他们对收购亚洲制药企业仍然有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的顾虑;但同时,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亚洲市场散发着巨大的诱惑,吸引着这些跨国公司想方设法扩大他们在亚洲的市场。

    显然,风险总是并购方的重点考虑对象。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一个著名制药公司的CEO被问道:“总裁先生,难道你不担心在亚洲投资的风险吗?”这位CEO笑着反问道:“你为什么不认为美国也是一个高风险的国家呢? ”他继续解释说,如果考虑到法律诉讼的风险及其美国特有而亚洲没有的风险,美国市场同政治、经济条件相对不太稳定的亚洲市场一样,都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只是风险不同而已。

    市场等待破局

    现在看来,2006年应该也是并购活跃的一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拜耳出价210亿美元压过德国默克而成功抢到了先灵公司的控股权、强生公司以1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辉瑞的消费保健品部门……
, 百拇医药
    这些并购的最大驱动力,依然是制药公司计划通过收购新药专利或拥有这些新药专利的公司来扩充自己的新药研发线。其中,也有一些公司想通过收购来完成转型,也许这些并购涉及的金额并不大,但对公司却具有显著的长远影响,如辉瑞去年共发起8宗对生物制药公司的并购案,这些并购案的交易总金额并不起眼,却反映了辉瑞要介入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战略思想。

    似乎可以预计,在最近几年,仿制药生产商和专科药生产商的发展要好于大型制药公司。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整个制药业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股票市场价格预计仍将持续走低。在制药公司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之前,市场自然也无法给制药行业一个正面的反馈。

    市盈率令企业头疼

    并购活动只是构成公司财务状况的一部分。能够影响财务状况的其他因素还包括股价的高低和市盈率的变化。最近,制药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化趋势令人迷惑不解。
, 百拇医药
    近几年,仿制药企一直在迅速增长,再加上仿制药显而易见的价格优势,使得仿制药企的市场表现相当优异。虽然近来仿制药企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且面临着法律诉讼等众多外部挑战,但在2005年,仿制药企的股价仍然“执着”地上升了34%。

    而综合来看,整个制药行业的市盈率却有所下降。10 年前制药业正处于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优秀的领导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社会的信赖……诸多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推动着制药业迅猛发展。因此,当时市场上最高的市盈率非制药业莫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日益理性的市场逐渐认识到制药业的根基其实并非想象中稳固,制药业的商业运作模式潜伏着很多尚无法有效解决的弊端。这一切,导致今天制药行业市盈率低于史坦普500指数。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94期, http://www.100md.com(李行 竟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