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9651
中药汞超标事件 当中医遇到科学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7日 开县作家网
     中医药最近又有麻烦,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发现“复方芦荟胶囊”中的汞含量超过该国标准11.7万倍,而何首乌更被发现会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的官员因此进一步发出警告,提醒民众服用中药时要注意安全。

    事实上,中医的麻烦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鸦片战争之后,西医流入中国,在北洋政府时期,政府的教育部们就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理由,在其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类)而未涉及中医,将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成为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同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更使中医药遭遇了严重的打击。

    中医的麻烦,既然发生在西医流入之后,这似乎是人们对疗效比较的结果。一旦遇到科学的量化检测,中医药的效用不但变得不灵了,甚至无法自证清白,解释药物成分中的毒性成分。尽管“是药三分毒”这一观点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但中药之毒按照西医的检测标准,已经不是“三分毒”,而是“十分毒”--汞含量超标11.7万倍,岂不是个天数?
, 百拇医药
    面对医学与疾病,医患之间存在着普遍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然而每一个生病的人,都渴望了解自身疾病及其医疗效果,这便使得人们对医药信息透明化的需求加大。中药在中医的指导下应用,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中医的那一套“阴阳五行”、“精气神”之说不但玄之又玄,而且可能沦为迷信,成为一套伪科学。然而西医药基本于病毒学说和药物成分的分析,可以量化、可以检测,有数据佐证,一切清晰明白,显然更易取得民众的信任。

    中国人的中医药使用了几千年,扁鹊神医、刮骨疗毒、敷土生皮等等医学神话数之不尽,说中医药是伪科学,却又十分草率,未免有不负责任之嫌。然而中医药面临的尴尬处境则是:其角色已成一块“鸡肋”,食之无味--见效不显著;弃之可惜--有时又很有疗效,尤其疑难杂症。中医药早已成为人们治病时的第二选择,只有在西医无效时,才想到去中医碰碰运气。

    实际上,中医药的“伪科学”之说,其前提首先是“科学”之定义。什么才是科学?如果科学是西方的数据与检测,那么中医药,尤其中药的确有“不科学”的所在,但中药治病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发生的。中医的基本思想是把人作为一个和谐、平衡的整体,一旦这样的平衡被破坏,人必然生病,中药于是在这样整体的思想下通过辨证的方式,以其气、味,而不是其化学成分产生疗效,达到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这和西医的科学体系截然不同。如果以西医的标准判断中医药,则中医药当然“伪科学”。
, 百拇医药
    中医与西医,并不是一个相互否定的体系,却有强弱之分。抛开其治病效果究竟如何,如果说中医与西医表示了中西方的文化特征,中医显然是一个弱势的文化群体。西医像其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工业文明一样,可以标准化、数据化,随着其化学与物理等学科的进步而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大。相反,中医却被称为“经验医学”,同一个疾病,每个医生的药方都不尽不同,与科学的昌明与否关系不大,而攸关医生的辨证能力和准确度,看病都要找老中医。

    在普遍工业化的社会里,一切仿佛都可以被标准化,以数据定义其属性,这加剧了人们对数据信息的需求,而疏于对数据之外的性质的认识。在这样一个心理环境中,中医药就变得面目模糊--因为它无法以数字定义。然而中医与西医之别,犹如中餐与西餐一样,肯德基的汉堡每个分店都是一个味道,而一道水煮鱼,湖南厨师和四川人却可以花样不同。但是我们不去诟病中餐的营养分配不合理,却指责麦当劳是垃圾食品,这与中医所受的待遇何其之大?其原因也许就在于,面对疾病人们的心理都是敏感焦虑的,存在医药信息的迫切需求,可以精确地量化的西医西药简单而明白,让人心安,更易获得信任。

    面对中药汞超标这一新闻事件,民众的评论呈现了强烈的分裂,批评者称中医就是伪科学,维护者表示中医是中国几千年的结晶,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楼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