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更多...
编号:11205703
从“拉药匣子的”到一代大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7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8.17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明堂教授传略

    李明堂简介

    李明堂,(曾用名李重熙,1924-1996),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人。1940-1950年在济南佛山街东运生药店跟中医师学徒,任司药。1951-1953年在济南医务进修学校中医学部学习,毕业后被定为中医师。1953-1958年在历下区药材店行医兼副经理。1959年调入山东医学院附院中医科,历任中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1年退休,1996年病逝,享年72岁。

    提起李明堂,在济南市历下区佛山苑一带上了年纪的老人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病找李明堂”成了当地百姓的一句口头禅。即使在现在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提起他,也是让人赞不绝口,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出身于贫苦农家的李明堂是如何从一名“拉药匣子”出身的帮工,成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一代大医呢?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苦磨难、酸甜苦辣?
, http://www.100md.com
    五子早年夭折 发奋学医

    1924年李明堂出生于济南市历城县孙村镇东枣园村。由于家境贫寒,16岁时,李明堂便来到济南市佛山街的东运生药店当帮工。由于他聪明好学,勤劳肯干,受到老板的赏识,从帮工当上了司药。他做事认真,喜欢琢磨,很快就对各种中草药的特性了如指掌,这奠定了他以后当中医治病救人的基础。

    18岁时,李明堂与通情达理,勤快贤惠的妻子成婚。他们一生共养育了九个孩子,可是前五个孩子都因为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被一些现在看来是小病的病夺走了生命。只剩下了现在的三女一子。据李明堂的大女儿李济生介绍,他的哥哥与姐姐中,一个是被麻疹合并肺炎夺走了性命,一个是暴发性痢疾,一个是暴发胃肠炎。有三个孩子是在同一年相继夭折,这该是怎样的锥心之痛啊!面对丧子之痛,李明堂发奋学医。

    一个普通的学徒工,对中医一无所知,要弄明白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掌握望问闻切的要领,谈何容易?于是,他偷偷地跟着药店里的医师学艺,白天上班替人抓药,下班后打理完药店业务,盘点完药材进出,侍候老板休息后,他便开始了艰难的研习祖国医学之路。那些年,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虽没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为了不打瞌睡,他在桌前点上一支蜡烛,打瞌睡时,头因触到蜡烛受烫而惊醒,然后继续学习。
, 百拇医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不懈的努力与刻苦的钻研,李明堂成了一名真正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高医。而他也凭借自己高超的医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儿子的性命。当时,两岁多的儿子因为先天性心脏病、麻疹合并肺炎,送到医院后,医生们都说孩子不行了,劝他放弃治疗。但是已经失去五个孩子的他,怎能看这个孩子再离开他?于是,他在儿子身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经过辨证施治,大胆组方,他将中药汤一滴滴地滴进儿子的嘴里,也许是他的诚心与执着感动了上苍,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儿子终于战胜了死神的威胁!。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让更多的父母避免丧子之痛,从此,他开始了中医儿科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接受科班训练 成就梦想

    1948年,济南解放后,李明堂思想开放,他积极带头参加公司合营。1951年,我国建国后的第一批中医进修班在济南市范围内选拔中医进修学员,李明堂也报名参加了,当时许多人说他一个小学徒工,根本不可能考上的,劝他趁早放弃。但是李明堂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大胆报名了,没想到成绩下来,他居然考中了!此后,李明堂在济南医务进修学校中医学部学习,经过两年半对中医理论的系统学习,他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更好的结合,为他以后更好地开展中医临床实践及中医教学奠定了基础。1953年到1958年,李明堂在历下区药材区店行医兼副经理。此时,他凭着自己高超的医术,医治病人无数,他的名声大增,“有病找李明堂”等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1959年,他凭着高超的诊治技术,调到了山东省医学的最高学府——山东医学院附院中医科。他,一个从拉药匣子出身的帮徒终于与出身中医世家、或科班出身的医学同行们并驾齐驱了。在这儿,成就了他更高的人生梦想。在这儿,他从一名普通的中医师、一直到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他的医术为越来越多的人解除了痛苦,他的医德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他深入浅出的讲课,让许多觉得中医索然无味的学生,真正领略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及辨证施治的独特魅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内涵。
, 百拇医药
    从医四十余载 硕果累累

    李明堂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通中医理论,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医儿科,对儿科病症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能遵古而不泥古,既能灵活运用经方,又善于化裁时方,自拟许多效方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自1959年以后,他任山东医学院、山医附院卫校及省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内儿科及中药方剂部分课堂授课教师,还担负进修生及临床带徒任务。

    李明堂一贯重视临床科研工作,针对小儿服药困难的问题,自拟香桔片、补天健儿素、复方羚羊散、理脾止泄丹、抗感片、再障生血片等方,在兄弟科室合作下进行剂型改革,达十余种,由于量少、味甜、服用方便,易于吸收,收效显著,故“退热三号”等长期畅销,至今不衰。他的“运用脾胃学说,治疗小儿营养不良”被卫生厅评选为优秀论文,他主持研制的“羚蛤止嗽散”成品获卫生厅三等奖。编写的《临床验方汇编》和《中医常见病简易手册》供青年医师和进修生学习,参与编著《幼科条辨》已出版发行。此外发表学术论文12篇。1956年以来,他被本单位评选为先进工作者9次,并被山东医学院评为优秀教师和文明礼貌先进个人,获红十字会优秀会员奖章。
, 百拇医药
    他兼任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中医理事、儿科学会顾问,1956年起连任五届历下区人大代表,1978年起连任两届济南市政协委员,1986年被选为院工会副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妙手回春 德高望重

    行医四十多年来,李明堂凭着高明的医术及大胆的探索,曾使多少濒危的病人度过了难关,战胜了死神的威胁。

    三十年前,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正在铁路上玩耍,忽然一列呼啸的火车疾驰而来,小姑娘躲闪不及时,被火车挤倒在铁轨边上。她被送到急诊室时,脾脏破裂,肝部损伤,腹中大面积血肿。经过全力抢救,医生们都认为孩子不行了,劝其父母放弃治疗,听天由命。看到孩子父母伤心欲绝的痛苦表情,李明堂决心大胆尝试,他劝孩子的父母不要放弃治疗,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尽力而为。在他的精心救治下,奇迹出现了,孩子腹中的血肿消失了,孩子的命保了下来,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这个女孩认李明堂做干爹……
, 百拇医药
    一个患病毒性脑炎的患者,经过医院神经科专家的全力抢救,命救过来了,但是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许多人认为她活不了太久,但经李明堂的耐心救治,死神退却了,她恢复了健康。几十年过去了,她现在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经李明堂救治的危重病人不胜枚举,但他从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只要病人一息尚存,就绝不能轻言放弃。现在看来,这需要怎样一种忘我与牺牲的精神,要冒着多大的风险啊!对此,李明堂总是告诉他的学生及家人,治病救人是一个医生应尽的本份,凡事不能先考虑自己的得失,只要自己尽力而为,相信病人及家属是会理解自己的。

    疾病缠身 静静离去

    1991年,67岁的李明堂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但他退而不休,在家中、在诊所中继续为人治病,默默地奉献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得了肾病,最后发展成尿毒症。就在此时,他照样给病人看病,住院期间还有病号找他看病。
, 百拇医药
    1996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身患尿毒症的李明堂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没有打扰任何人,一如他低调的为人。闻听他去世的消息后,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以及他生前救治的患者自发地为他送行,长长的送行队伍绵延数里,人人都为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医而惋惜。李明堂一生无怨无悔,救人无数,他以自己高明的医术,踏实的工作作风,热情和蔼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众人眼中的大医李明堂

    女儿眼中的慈父

    李济生,李明堂的大女儿,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工作

    李济生说,在自己的记忆中,父亲特别慈祥和蔼,对兄弟姊妹从没有因为生气动过一指头。对病人更是周到细致,不管穷的富的,他都一视同仁。在李济生的记忆中,家就是父亲的业余诊所,每天家里都会挤满等着看病的人。母亲则忙着为远道而来的病人张罗饭菜,有时候一天能做十几顿饭。街坊邻居不管有什么病,头疼脑热,肝炎腹水都会往家里跑,而且也不管什么时候,即使半夜三更也会把父亲叫醒,对此,父亲从不厌烦,总是有求必应,耐心诊治。他还经常教导孩子们,一定要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尤其不能给从农村来的人看冷眼。在他弥留之际,他还一直反反复复强调着这一点,同病房的其他病人都感动不已。
, 百拇医药
    李济生说,父亲还是一位美食家,做得一手好菜。当然这与父亲熟悉食物的调养功效有关。父亲特别重视食物的荤素搭配,讲究营养均衡。他在世时,儿女每次回家,他都亲自下厨,为大家烹制美味佳肴。

    父亲为人开朗豁达,与世无争,他一直强调要实在做人,踏实做事,他的这些品质不仅深深地影响着着我们姊妹几个,还影响着下一代。

    徒弟眼中的恩师

    梁济乐,李明堂的学生。现在齐鲁医院健康查体中心工作

    梁济乐1975年来到医院,先在医院药房工作,后被李明堂选为带徒学生。在梁济乐看来,老师医术高明,诊断明确,用药独到,一般患者通常一到两付药就可以解除病情,因此“李一付”的叫法在患者中流传开来。那个时候,病人经济普遍不宽裕,李明堂组方简便廉验,往往两三味中药就可以解决问题,“看中医找李明堂”的说法广为流传。老师不仅医术高明,对各种药性更是了如指掌,往往一看药材,就知道这些药材的质量与效果,因而在用药时也就能做到游刃有余,用量合理,而药到病除。
, 百拇医药
    老师不仅医术精湛,其良好的医德更让他受益匪浅。每次坐诊时,诊室总会被病号挤得水泄不通,孩子的哭闹声充斥着诊室。每天要接待那么多病号,梁济乐从没有见过老师着急过,他对所有的病人都一视同仁,态度和蔼。有时候为了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老师会不厌其烦地为病人解释病情,直到病人完全明白为止。老师总会说,有许多病其实主要是心理因素而加重的病情,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讲明病情,打消病人的顾虑也是治病中的重要一环,这比治疗病情本身更重要。

    医者父母心,这在老师李明堂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医院当时实行限号制,许多慕名而来的病号经常挂不上号,就在诊室外不肯离去,为此,李明堂总是在忙完正常的挂号者外,再替那些没有挂上号而等在诊室外的的人看病。他还常常为拿不起药的人垫付药费和交通费用。

    梁济乐说,老师的高尚的医德,深深感染着自己,他时时将老师的言传身教铭记在心,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对病人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 http://www.100md.com
    患者眼中的大医

    王健,一位心脏病患者,李明堂的病号。

    王健在20多岁的时候患了心脏病,求治于李明堂。经过李明堂的诊治,十几年没有复发。谈起李明堂,他由衷地感叹,李教授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医生,他对病号就像亲人一般温暖,他的这种和蔼的态度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安慰。他诊病明确、清晰,并结合病人的病情耐心讲解发病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他深入浅出的讲解,打开了病人的心结,病人的疑虑打消了,病也往往好了大半。

    王健说,李教授虽然擅长治疗儿科疾病,但是他对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疑难杂症都有独到的见解,他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有深厚的功底,经他治愈的病人无数。他说,从李教授的身上,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德高望重和深受患者爱戴。

    记者眼中的益友

, 百拇医药     范哲,山东人口导报记者,曾荣获山东省专业报刊十佳记者

    李明堂做人一向低调,他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作为少数有幸采访过李明堂的记者,范哲说,认识李教授是因为慕名前去为孩子治病,没想到一付药就让孩子退了烧。李教授在治疗小儿疑难疾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组方时充分考虑到小儿的特点,用药少而精,且口味适合孩子服用。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大行其道,而李教授淡泊名利,一心用在诊病救人上。退休后,李教授在一个门诊坐诊,据门诊的负责人说,别的医生一付药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但是他的药方简单而实用,有时候只有几块元钱就可以解决问题,范哲说,李教授那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自己,并一直激励着自己成长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