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焦点
编号:11149157
中国中医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2日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中医在中国拥有普遍的认可和敬重,其成就和思想也为世界所关注。但是,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后,中医日渐萎缩衰落,甚至有极端的观点直接指斥中医为巫术。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完成,人们开始重视现代社会的弊病,绿色环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活跃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连带着中医药也重新受到重视。当然,其中主要的是功利好奇的用心,而非审慎认真的尊重。尽管如此,这些变化还是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顺应时势,中国中医药也令人欣喜地复苏了。但是,我们看到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从长远来看会危害中医药行业的成长,甚至会断送这一古老传统的生命;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理论、对现状的认识还被当作决策的基本依据;而要使中医药成为一种世界性知识和技术,成为中国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尚未被重视,或者说还没有进入某些人的思考范围。

    鉴于此,我们在分析和总结中国中医药的现状和中西医药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以期有助于这一前程无限的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在中国各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应当拥有和西医药平等的地位,应该成为与西医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另一医疗保健体系。
, 百拇医药
    一、中国中医药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西医进人中国以后,中西医在中国的发展概况。1840年鸦片战争后,刚创建不久的西医药(西医药迄今仅有200余年历史)由传教士带到中国。此后,西医逐渐取代中医,在整个医疗事业中占据了主导乃至统治性的地位。解放初期,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有文件规定,中医不许进医院,中医必须学习西医,要用西医的学术改造中医,使中医药面临灭绝的边缘。后来这种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并组织了西学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并于八十年代初将发展中医药列入了中国宪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发展远远不如西医快。实际上,解放以来,中医药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乏有人打着弘扬中医药的旗号去发展西医药。这是中医药界的悲哀,更是中国卫生事业的悲哀。下面一组数字说明了这一点:1949年,全国有中医人员27.6万人,1972年下降至不足21万人, 1999年为33.7万人。50年间仅增加6.1万人,即增长了22.1%。按万人中医人员数看,比50年代初期下降了一半还多。1949年,全国西医人员仅8.7万人,以后逐年增加,1999年达169.6万人。50年间增长了18倍。1999年全国有综合医院10793家,而中医院仅2 449家(其中不包括医学院校附属的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数),二者相差悬殊。
, 百拇医药
    1.中医药产业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中医药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水平还很低,表现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等系列规范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对中药企业的要求尚未严格实施。在纳入中医药管理局统计的1 059家中药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达1018家,占 96.1%,同仁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企业,其产值1996年也仅占当年全国中药产值6.8%。达到GMP标准的中药企业不足10%,另外还有近2000多家西药企业生产中药;中药制药装备落后,制剂设备仅相当于七十年代国际水平,品种规格少,系列化、标准化配套能力差,自动化水平低,质量检测装备滞后,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经验缺乏。

    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已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水平。过度开发已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很薄弱,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
, http://www.100md.com
    中药饮片加工由于生产厂家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技术工艺落后,炮制规范不统一,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饮片质量不稳定。

    中成药方面,主要问题是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严重。现有的制剂中传统剂型仍占很大比例,一些剂型和新剂型的开发应用还不足。

    2.中医药研究

    到1995年底,全国建有中医院2552所;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77所和上百个中药新产品开发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达数万人。但是长期以来,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方法滞后,内容重复,导致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科学数据证明,从原材料到产品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在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研究都不够深入。

    新药的研发费用大、周期长,一项西药在美国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3-10亿美元。中国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投入太少,企业能力又有限,导致中药的研究很难深入。到1995年底,国家在各个计划中对中药研究的总投入约为1700万元人民币。自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以来,投入也不过翻了一番。由于国内中药企业规模小,全国每个生产:中药的企业产值平均不到2000万元,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能力进行科研。即使稍有力量的,也因为怕担风险.不去开发申报新药,而宁愿花高价去购买新药批号,甚至几个上市中药企业也是如此。, 百拇医药
1 2 3 4 5 6 7 8 9 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