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1147971
追忆我的父亲何绍奇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91期
     父亲已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我至今却仍能感受到他温暖的爱意,仿佛他仍在人世,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内心虽然非常崇拜父亲,平时却很少谈及他,我想那是因为父亲对我来说实在太过美好、也太过珍贵的缘故。但是,父亲的故事,父亲的人生,父亲的风骨却时时在我脑中萦绕,我仅把这些零星的点滴记录在此,不求能为他挣些名利(这些对他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是记下这世上曾有一个自然质朴却才华横溢、宽厚亲切却傲骨铮铮的人,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耐得住寂寞的学者,一位从为患者解危救疾中得到无限快乐、无私忘我的医生。

    父亲祖籍四川,是爷爷第十个也是最小一个儿子。生他时爷爷年事已高,所以爸爸幼时体质不太好。那时四川流行用附子炖鸡煮汤,爷爷也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每次走家串户给人看病时都带着父亲,当地人为表达谢意都会请他们吃附子炖鸡。父亲回忆说自己后来身体逐渐强健起来也许和喝那个汤有关系。他曾跟他的几位老师谈起此事,老师们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在四川附子这种大辛大热大毒的药竟拿来炖鸡,就像北京的“土豆炖牛肉”一般平常。
, 百拇医药
    父亲从小酷爱文学,古今中外的美文不仅看得多,而且几乎过目不忘,直到老了都记忆犹新,一旦遇见相通之人便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浓浓的四川口音更平添了许多韵味,极具感染力和亲切感,家里经常是高朋满座、笑声不绝。很多病人也为他的豁达乐观所感染,说见到何大夫病都好了一大半。这些叔叔阿姨多是从我们家的病人变成朋友,从朋友变成比亲戚还要亲的人。这次父亲的突然离去使很多病人比失去亲人还伤心,他们所表露出的真心,令我非常地感激和感动。病人是人,如果医生不能将心比心,让病人慢慢敞开心扉,即使治好了身体的病,也治不好心里的病。这样,即便暂时病没了,心结解不开,还是会变生出其他病的。正如父亲所坚守的那样,不去计算得失,真正做到无私和宽厚,才是真正治病救人的大夫。

    在治疗上,父亲常说一个好医生要胆大心细,该攻该破的时候要横下心来治,否则一旦生他变,则机不再来;该“修生养息”时也要耐下性子,慢慢等待时机,不能“拔苗助长”。他治危证急证实证,可以几服药就见效,如治一位肺癌胸水病人,用十枣汤,几服药胸水即退;他治慢证缓证虚证,也要历时半年一年,为的是调补全身气血,力求除病之根本。
, http://www.100md.com
    父亲爱他的父母,爱我们,爱病人,但还有他非常感激却无从报答的人,那就是他的老师们。父亲说他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得遇明师,这既有医学上的又有在人生上给他指引的老师。他曾专门用心写了他对老师的回忆,他在家乡的,读研究生时期的,通过写信认识的等等,都铭记在心,其中不同性情,皆跃然纸上,惜乎或未写完或字迹潦草,尚未整理。父亲健谈,文章也写得好,但并不是很会表达内心感情的人,在此我仅替父亲向各位老师表达他未能说出口的感激。

    “为什么我的眼中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当我今年初春看着路旁刚吐新芽的嫩柳时,父亲喜欢的这句诗忽然冒出脑中。是啊,这是第一个没有父亲的春天。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春天还是照样会来。一年四季生长收藏,冬天旧的落了化为泥土,是为新春的生发而累积。有志者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理论却一代代流传下来,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年年岁岁花虽不同,但通过这种生命的传承使四时之道得以延续。医道也是同样,父亲虽已长眠于他一生所热爱的中医这片热土上,但他并不孤独,因为必会有人沿着他的路走下去,走到他也没有走到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医还将延续和发展,新的一代中医也会在继承和求索中不断前进。, http://www.100md.com(何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