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青蒿
编号:11194277
青蒿“大跃进”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8期(总第2353期 2006.08.25)
     一年的盼望,却没有让蒿农们等到想象中的丰收之喜

    从8月底到9月初是“全球最大*****基地”重庆市采收青蒿的黄金季节,每年此时,在通往重庆几个郊县的公路上,随处可见晾晒在路上待价而沽的青蒿。连续好几年看见当地和外地的厂商高价收购青蒿,当地农民笃信,种青蒿是一个比种粮食赚钱的行当。

    然而,在涪陵蒿农田茂华眼里,这只是曾经的美好愿景而已。面对成群接队上门的收购商,他们为家中种植的200亩青蒿是卖还是不卖而犯难。

    去年,当地青蒿卖到每公斤8元仍然供不应求,于是田茂华今年将青蒿的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0多亩扩大到200亩。在今年这茬青蒿下种前,他还与当地一家公司签了订单收购协议。可是直到现在,也不见那家公司公布收购价格。此时不断从青蒿主产地酉阳、丰都传来消息称,今年的青蒿价格行情不好。这让田茂华和很多蒿农非常担心:如果青蒿卖不掉怎么办?于是他们打定主意,提前收割青蒿,卖给贩子。
, http://www.100md.com
    梁平县的情况似乎更糟。去年底,当地政府号召广种青蒿,并承诺青蒿成熟后,政府将实行订单农业模式,按每公斤5元的保护价收购,而村里也将每公斤补助种植者0.6元。可是到了收割青蒿的日子,镇里却迟迟没有人来组织收购。蒿农们了解到,市场上青蒿的价格一路直线下跌,从每公斤3.5元跌到2.3元。蒿农们心急如焚,质疑当地政府当初承诺的收购价为何成了一句空话。

    据重庆海关统计,截至今年5月,重庆市青蒿素平均出口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降4%,每公斤价格跌至576美元,并一直在下滑。这与一年前的情形大相径庭。

    市场行情疾变很多人都没有料到,一时间各种说法纷至沓来。有人分析说,往年因原料不足,导致青蒿价格猛涨,为规避风险,本地企业早已圈下所需青蒿。因此今年本地药厂多采取订单收购,对多余的青蒿消化不了。

    另有说法认为,去年部分青蒿收购商把在其他省、市等地收购的青蒿成批量地运往重庆屯积,然后冒充重庆的青蒿销往各药厂,这些青蒿的青蒿素含量很低,品质较差,损伤了重庆青蒿的品牌形象。
, 百拇医药
    一位当地政府官员说,去年青蒿销售行情较好,许多农民以次充好,结果影响了提炼的产品质量;同时美国生产的一种同类产品迅速挤占市场,使我国产品受到挤压,价格严重下滑,政府好心扩大生产却没办成好事。

    也有人把原因归咎于WHO政策的变化。今年1月,世卫组织要求全球药企停止生产只含青蒿素的抗疟药,由以青蒿素为基础含多种成分的抗疟药代替,致使今年的青蒿需求大幅下滑。

    “如果当时没有政府那个保护价,可能也没人去种了。”蒿农们的抱怨似乎更为实在,这才是诱发今年重庆青蒿发生价跌滞销的主观原因。

    以梁平县为例,由于去年部分农民种植青蒿价格卖得很好,于是县里今年在全县大范围发动种植,还专门成立青蒿指挥部,全县种植面积估计有上万亩,当地某镇政府还与各个村委会主任签订了责任书,要求青蒿只能卖给县供销社下属公司,每亩地完成0.8吨的干叶产量,保护性收购价为每公斤5元。为防止青蒿外卖,今年5月,镇里还专门通知当地公安、工商上路盘查,同时公布了有奖举报电话,举报属实奖励50元。

    “当青蒿售价高时,很多地方看到有利可图就盲目跟风种植,很快导致产量过大,而且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当青蒿价格下跌,大家又很快放弃种植,致使市场供不应求。”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这就是市场规律,不过政府应该负有重要的责任。

    8月16日,重庆市有关部门发布青蒿产业“预警报告”,要求各地严控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每年7月前和9月以后,禁止任何单位收购青蒿。有关官员透露,到2010年,重庆市青蒿素产能将接近300吨,大于全球需求总量近1倍。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98期, http://www.100md.com(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