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经典案例
编号:11179717
“协和病案”背后的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8日 《健康时报》 2006.08.28
     梁启超的“错割右肾声明”

    病历,是关于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临床医师根据问诊、查体、辅助检查以及对病情的详细观察,经过归纳、分析、整理书写而成的医疗档案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价值。

    在此次展出的众多名人病历中,梁启超的病案格外引人注目。

    1926年3月8日,因患尿血症,梁启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瘤,遂予以手术割除。术后解剖此肾,确实有一个大如樱桃的黑点,但并不是癌症。随后,社会上传言不胫而走:因医生判断失误,竟将梁启超健康的右肾切去。一时间,舆论哗然。就在反对西医的声音越来越强时,梁启超写了一份英文声明,题目是《我的病与协和医院》,翻译后发表在《晨报》副刊上,至今仍然保存在病案中,此次展览中也一并展出。他在声明中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医院的药,病虽然没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术之前的确好了许多。”
, http://www.100md.com
    就此事,我国著名医史学家程之范先生说:“梁启超对协和医院的态度,主要是考虑到西医刚进中国,老百姓对西医还缺乏认识,协和医院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西医医院,如果这时对协和医院大加鞭挞,最终吃亏的恐怕是老百姓……梁启超先生对协和医院的这种宽容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50年前的首例连体人手术

    展览中,该院一份1956年的病历中一张连体人照片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它中国医学史上记录最早、最完整的连体人手术。此病历至今在协和病历室里保存完好。

    1956年12月,协和医院接诊了国内首例连体患者刘氏兄弟,当时刘氏兄弟64岁。在病历中,医生搜集整理了有关两兄弟的很多报道和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据记载,刘氏兄弟系江西人,胸前由一个拳头大的肉桥相连。9岁时,他们曾游历欧洲各国和南洋群岛一带,后回国读书,18岁时各娶一妻,各生一子。从病案看,刘氏兄弟1956年住院诊断为双人畸形;1957年4月27日,其中一位因病危同时行分离手术,病危者术后4小时死亡,而幸存的一位术后又活了12年。
, 百拇医药
    病案中还有一段话很有趣,记录了医生的问诊过程:

    问:你们一个人感到痛苦,比如给你打针,另一个会疼吗?

    答:不会疼。

    问:你们是如何娶妻生子的?

    答:和其他人一样,只不过我们娶了同一家的两个姐妹。

    鲁重美重做实习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鲁重美教授是我国著名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张孝骞先生的学生。当年,毕业后刚进协和医院的她在第一次查房中,当老师针对病历提出问题时,她因为紧张竟说不上话来。“重新做一年实习医生!”老师说。鲁重美只好老老实实地又做了一年实习医生,在这一年里,她共写了100余份病历,每份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有一次,一位年资较深的医生向张孝骞教授讨教写大病历的经验,张教授毫不犹豫地说:“你找鲁重美,她有体会。”后来,鲁重美根据经验写了一篇关于写大病历的论文,呈给导师张孝骞请教,张教授看了三遍,改了38句话,其中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采集的病历是客观的,诊断是主观的……”意思就是,病历一定要根据客观实际认真书写,才能给诊断提供依据。
, 百拇医药
    罗爱伦有个“百宝箱”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的夫人患了疾病,找了很多专家诊治,都无法确诊,最后请张孝骞出马,张先生在没给病人做任何辅助检查的情况下,仅通过详细询问其病史、查阅相关病历,就准确地诊断出马夫人的病症。此事轰动了当时医学界。

    知道此事后,有个叫罗爱伦的大夫意识到病历的重要性,她开始用一张张自制的小卡片摘抄各类重要的病案,卡片正面记载的是病人的姓名、年龄、诊治时间、疾病名称、治疗方案、麻醉方式、各种反应等简明扼要、一应俱全。

    而今已经70岁高龄的罗爱伦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大家都说她有“超强的记忆力”,因为每当学生问及各类疑难杂症的诊疗方法和禁忌时,她都能一一道来。“其实,奥秘就在这个‘百宝箱’里。”通过长年的积累,罗大夫的小卡片已经积累了近千张,她细心地将其按照学科、常见与疑难病症、治疗效果、麻醉方式等整理分类,清晰明了、查阅便捷。这样,每当遇到新问题和遗忘东西,她都会随时打开身边的“百宝箱”查阅,迅速找到答案。, http://www.100md.com(杨锐刘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