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661
青霉素难得“青黄不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3期(总第2358期 2006.09.06)
     淡季不淡,青霉素工业盐产量2006年或将达到32000吨的历史新高

    每年的7、8月份是青霉素原料和制剂市场的淡季,需求少而价格低。今年情况特别例外,整个7、8月份夏季淡季市场,青霉素工业盐市场销售一直火爆。

    玉米市场在每年10月份以前新玉米供应未到位,陈玉米库存不足的8、9月份阶段往往称为“青黄不接”,市场价格也是一年中最高的时期。今年的8、9月份也可以称之为青霉素市场的“青黄不接”——一次难得的“青黄不接”。

    三年来的价格最高点

    青霉素工业盐是国内大宗原料药价格战的典型代表。从2003年下半年掀起的第六次青霉素工业钾盐(下称青霉素G钾)价格大战算起,至今已经整整3年。价格大战的结果是产能迅速增加,产量连年攀升,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企业效益连续下滑。

, 百拇医药     以青霉素G钾为例。从产能和产量来看,青霉素G钾的产能由2003年的31000吨增至2005年的48000吨,增幅达到了155%;产量由23500吨增至2005年的29059吨。3年间增长的6000吨产量,基本取代了荷兰DSM、墨西哥和印度青霉素G钾市场停限产的大部分份额。然而,产能利用率却由2003年的75%降至2005年的60%。

    从出口来看,青霉素G钾出口价格从2003年年初的10.48美元/BOU降至年末的6.13美元/BOU,全年平均价格为8.30美元/BOU,降幅42%,月均下降率5.00%。经历了7~10四个月的价格跳水后(10月份国内最低价为50元/BOU,出口价为5.75美元/BOU),成本与价格已经倒挂,10月份在“限量保价”方针出台后基本遏制了继续降价的趋势。

    到了2004年,青霉素G钾出口一直处于6美元/BOU上下徘徊,全年平均价格保持在6美元/BOU(见图1)。2005年,其出口比较均衡,年初出口离岸价为6.39美元/BOU,12月底降到5.96美元/BOU,全年下降幅度6.73%,平均价格为6.20美元/BOU(见图2)。2006年,从二季度开始受国内部分厂家停限产和国外厂家逐步停止生产的影响,市场供应出现紧张行情,青霉素G钾出口价格逐步回升至6.50美元/BOU以上,8月份以后达到7美元/BOU。
, 百拇医药
    3年来,青霉素G钾的国内市场平均价格约为58元/BOU。而今年上半年,市场平均价格约56元/BOU,8月份甚至达到了65元/BOU,创下第六次价格大战以来的最高价位(见图3)。

    新记录或将出现

    照今年预计约12000吨的青霉素G钾出口量来看,出口数量已基本达到极限。如果要继续平衡消化青霉素工业盐,只有通过转化为6-APA、阿莫西林、7-ADCA等来解决销售出路和出口问题。2006年上半年6-APA、阿莫西林、7-ADCA生产厂家的生产量与出口量进一步激增便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

    今年上半年,6-APA和阿莫西林原料药的产量分别达到5382吨、4723吨,全年预计6-APA产量可能会超过万吨大关,阿莫西林原料药产量可能会接近万吨大关;6-APA出口量将会超过3000吨,阿莫西林原料药产量将会突破2000吨,出口量大约分别占到生产量的1/3与1/5,从而成为出口主导型的大宗抗生素原料产品。
, http://www.100md.com
    预计在2006年,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可能会达到32000吨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0%;总产能将接近50000吨;产能利用率将上升至65%以上,但仍低于2003年和2004年水平,说明青霉素工业盐的产能过剩和放空闲置已相当严重。

    随着2006年青霉素工业盐新增产能的基本正常运转,行业生产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2003年华星、石药、华药、哈药、鲁抗前5家企业产量占比合计为82%,2005年华星、石药、华药、联邦、哈药前5家企业产量占比合计为96%。

    今夏市场淡季不淡

    今年年初,由于国内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印度比重已经达到75%以上,印度市场成本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制药企业要求政府提出了对中国生产的青霉素工业钾盐实施反倾销调查的措施。国内生产企业在积极应对印度反倾销事件的同时,争取在反倾销调查案结束前尽可能多地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出口数量持续攀升。5月份印度对中国反倾销撤诉后,青霉素工业钾盐出口市场需求随之紧俏起来。
, 百拇医药
    今年上半年迫于成本压力,部分生产企业实施停限产,一些青霉素生产厂家不得不限产,致使市场供应量每月减少500~600吨,青霉素G钾市场价格因此逐渐由年初的52~53元/BOU上涨至成都药交会时的56元/BOU以上。今年二季度开始,市场供应出现紧张行情,青霉素G钾出口价格逐步回升,8月份以后达到7美元/BOU。二季度末以后,尽管大部分厂家开始复产、增产,但短期内难以弥补国内外市场需求缺口,价格依旧呈现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青霉素生产逐渐向规模企业转移,一些主要生产厂家因出现突发事件,导致青霉素生产异常而无法正常供应,市场突显紧张,价格才得以持续攀升:7月的价位在58~60元/BOU之间,8月价位已达到63~65元/BOU左右。

    随着主要生产厂家生产正常,青霉素工业盐的涨价行情将会降温。根据2003~2005年国内平均生产成本测算,青霉素工业盐55元/BOU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大部分制药企业保本保费的盈亏平衡点。
, 百拇医药
    产业稳定发展之焦点

    由于面临着电价、水价、能源价格上涨,环保成本、安全成本支出增加,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等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未来成本将增加约10%。客观上来说,青霉素工业盐要求稳定在60元/BOU以上的价格运行平衡线。

    反思我国青霉素产业已经走过的发展年头,笔者认为,如何将这个产业健康、稳定地持续下去是国内生产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生产企业应将发展眼光聚焦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能源成本、环保成本的提升是直接影响青霉素生产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在全球性资源成本提升的环境下,生产企业不可能长期视而不见地放任资源消耗和价值萎缩,合理的涨价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

    其次,青霉素发酵新技术和半合青绿色酶法将会给青霉素生产格局带来决定性影响,传统的青霉素工业钾盐消化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市场价格自然会稳中回落。

    再而,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和产能规模的增大往往会带来突发异常事件的增多(受能源危机和环保制约),由此也会导致青霉素工业盐产品链产量需求的异动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因此,国内青霉素市场的竞合、理性发展愈来愈显重要。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3期, http://www.100md.com(朱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