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1166679
综合治理肝脾胆肾——苏礼治疗肝病经验之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胡玲 苏平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栾新爱 陕西省中医医院

    苏礼主任医师认为:肝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过程,需要总揽全局、综合治理,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生理功能上看,肝藏血而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肝的藏血功能,有赖于脾胃的纳化,脾胃之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力,则肝有所藏。肝与胆互为表里,胆内藏精汁而附于肝。胆储藏精汁和主决断的功能,无不依赖肝的疏通和调节。所以张景岳在他的《类经》中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与肾的关系相当密切,肝藏血而肾藏精,肝血肾精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中医称之为“肝肾同源”。此外,肝的疏泄功能,还涉及到情志的调畅、气血津液的运行、脾胃的运化等等方面,所以苏礼老师常说,认识肝病,一定要从肝入手,但一定不能拘泥于肝。肝胆脾肾,全面考虑。

    从病理变化来看,肝脏的病理变化与胆、脾、肾等脏腑的病理变化息息相关。临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原因形成的肝失疏泄,都可能影响情志的舒畅,引起脾胃运化功能的失调,出现诸如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呕恶嗳气,便溏腹泻等“肝脾(肝胃)不和”、“肝郁脾虚”的病理表现;黄疸是肝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湿热疫毒内蕴,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泛溢肌肤,则可形成黄疸。在迁延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中,由于病程日久,正气渐虚,肝血亏损,肝阴暗耗,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往往出现“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的病理表现。肝肾阴虚则阴津不足,水不涵木,虚阳妄动,每见肝区隐痛,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等症;脾肾阳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蕴,出现腰膝酸冷,下利清谷,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腹水反复发作等症。瘀血也是肝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从表象看,瘀血的形成,主要由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因素所致,但从实质上看,则是肝与脾、胆、肾乃至心、肺关系失调的结果。
, 百拇医药
    既然肝在生理上、病理上与相关脏腑有如此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那么临床上应该本着什么原则逆转肝的病理改变呢?苏礼老师认为,综合治理肝病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其一,见肝之病,肝脾同治。肝病的病本在肝,其影响主要在脾,故前人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其脾气”之说。但证之临床,肝病一旦发生,则往往表现为肝脾同病。临床常见的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血亏虚等证,都是肝脾同病的体现,故治疗肝病,不仅要先实脾气,更要肝脾同治。肝气畅达,脾气健运,则肝病自然向愈。

    其二,消疸之法,疏利肝胆。黄疸是肝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黄疸既由湿热疫毒内蕴,熏蒸肝胆所致,其治疗就需要疏肝利胆,肝胆并调。疏肝不仅要尽快恢复肝的疏泄功能,更要清瘟解毒,以祛除影响肝疏泄功能的致病因素。现已证明具有抗肝炎病毒、利胆退黄的的中药不少,诸如大黄、黄柏、贯众、叶下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以及茵陈、柴胡、黄芩、郁金等等,临床可以择善而用。
, 百拇医药
    其三,治水之道,脾肾兼顾。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往往形成腹水。肝病腹水以腹大如鼓、青筋暴露、脐突为特征,中医称之为臌胀、单腹胀。水之为病,涉及肺、脾、肾三脏;腹水为病,尤关脾肾。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故治疗腹水,必须脾肾兼顾。临床常用健脾利水、温阳行水、峻下逐水诸法,或以扶正为主,或以攻邪为先,或攻补兼施,总以顾护脾肾之气,无使损伤为要。

    其四,血瘀癥积,疏肝补肾。癥积是指腹内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一类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病,都可能出现肝血瘀阻、血瘀癥积的病理改变。癥积既由血瘀而起,活血化瘀自然是必用之法。但瘀血之形成,初期必兼气滞,久则必有正虚。情志失调、痰浊内阻、邪毒留滞,均能引起气滞;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均属正虚。正气虚弱,邪气郁结,气滞血瘀,则成血瘀癥积。所以《活法机要》有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

    兹举苏礼主任医师治疗乙型肝炎一例治验如下:

    马某,男,25岁。回族,西安市人。2003年5月8日以消化不良一周为主诉就诊。患者一周来饮食欠佳,食后消化不良,曾服香砂养胃丸,效不佳。现觉食欲不振,消化不好,大便稀溏。既往曾查有乙肝“大三阳”,也曾复查肝功,但一直未作治疗。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辨为湿蕴中焦,脾失健运,治以芳化脾湿,健运中焦,方用藿香正气汤加山楂、砂仁。另嘱近期复查乙肝系列及肝功。
,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5日复诊。乙肝系列示:HBsAg(+),HBeAg(+),HBc抗体(+)。肝功示:TBIL32.20μmol/L,DBIL16.10μmol/L,IBIL16.10μmol/L,ALT364u/L,AST172u/L,TBA38μmol/L,GLO36.5g/L,Y-GGT154u/L。诉服上方后,大便较前稍可成形,仍感消化不好,食欲不振,精神较差。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辨为肝胆郁热,脾虚湿蕴,治以清胆解郁,健脾和胃,方用蒿芩清胆汤加板蓝根、白蔻仁、砂仁、山楂、茵陈、山栀,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服。另嘱服护肝片(黑龙江葵花药业有限公司出品),每次4片,每日3次。

    2003年5月22日患者再次来诊,诉服上方后虽无不适,但自觉诸症如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辨为肝郁脾虚,中焦不足,治以疏肝健脾,和中理气,方用柴芍异功散加山楂、白蔻、贯众、白花蛇舌草、茵陈,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此后患者每周来诊,根据病情以柴芍异功散、柴芍六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更替加减汤服,并按上法服用护肝片,前后凡十诊。至2003年9月4日患者来诊,并于8月25日复查乙肝系列,“大三阳”已转为“小三阳”。肝功能复查:TBIL21.7μmol/L,DBIL8.1μmol/L,IBIL13.6μmol/L,ALT51u/L,Y-GGT64u/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仍用柴芍异功散加蚤休、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并继用护肝片,以调理巩固疗效。
, 百拇医药
    本案患者已确诊为乙型肝炎,但症状表现主要在脾胃中焦。初诊用藿香正气汤加减,意在以化湿运脾。次诊时考虑湿热疫毒较盛,用蒿芩清胆汤加板蓝根等味,意在加强清解化浊之力,但服后效果并不显著。三诊确定其证型为肝郁脾虚,肝脾同病,遂以疏肝健脾、肝脾同治为主要治则,用柴芍异功散、柴芍六君子汤及补中益气汤等加减出入治疗,最终使HBV-E抗原得以转阴,病情有所缓解。所用方中,柴胡与芍药相互配伍,既可疏肝,又可柔肝,所谓疏而不散,柔而不滞,可以作为治疗乙型肝炎的基本用药;异功散和六君子汤组成相近,均以培补中焦为主,与柴胡、白芍相配,寓疏肝郁健脾之中。中药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虽然尚需进一步的证明,但本案的治疗经验说明,依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组方用药,肝脾胆肾,综合治理,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状态,对乙肝病毒的复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