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79924
亚洲腹泻病发展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9.14
     不久前,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11届亚洲腹泻病与营养大会(ASCODD)上,来自世界27个国家的710余名医学专家、医师和研究者就腹泻、WHO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策略、生物技术与改善健康的整体化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国际腹泻病研究中心(ICDDRB)回顾了近年的文献后表示,亚洲每年约1.14亿人次发生细菌性痢疾,其中大约85万次是致命性的。与1980年资料相比,发病人数有所下降,病死率下降了90%。分析亚洲细菌性痢疾病死率显著下降的原因,除归功于有效的治疗外,还应归结于儿童健康状况的改善,患病前健康基础好的儿童不易发生致死性并发症,其他如麻疹疫苗接种、VitA强化和改善营养状况等一些改善儿童健康的措施也可能有助于亚洲细菌性痢疾病死率的降低。

    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等6个亚洲国家在2000~2004年进行的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腹泻病人中志贺菌检出率为5%,细菌性痢疾年发病人次为2.1/1000,其中5岁以下儿童年发病人次为13.2/1000,临床表现60%以上呈水样便,50%以上为黏液便,仅30%呈脓血便。各地痢疾杆菌的种类和血清型每年均不相同,最主要的还是福氏痢疾杆菌。
, 百拇医药
    大肠杆菌的致病菌株是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约150万人死于大肠杆菌肠炎。与腹泻有关的大肠杆菌分为致肠道病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EI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每一型导致腹泻的能力都与表达在染色体和质粒异常基因岛的基因表达有关,这些基因表达将增加细菌的毒力。研究这些异常基因的产物及其在肠道引起的宿主反应,能为研制更有效的疫苗以预防大肠杆菌肠炎提供信息。

    轮状病毒肠炎是最常见的腹泻病原,全世界每年44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亚洲轮状病毒监视网显示,住院的腹泻患者中45%为轮状病毒感染。现有的卫生标准和手段不能成功地控制轮状病毒传播,轮状病毒疫苗能带来新的希望。

    迁延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腹泻后迁延不愈,3%~25%的急性腹泻迁延至14天以上。不同地区迁延性腹泻病因不同。一些地区,HIV感染致使腹泻迁延不愈,可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肠道病原感染。大多发展中国家的迁延性腹泻出现在非HIV感染者,原有营养不良是这些儿童发病的主要诱因。有些病原特征性地导致迁延性腹泻,如隐孢子虫、EAEC、EPEC和弯曲菌。3%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可持续20天以上。偶见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迁延性腹泻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 http://www.100md.com
    迁延性腹泻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感染后肠黏膜修复不良继发双糖酶缺乏和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锌和VitA缺乏。预防迁延性腹泻需要对易于腹泻的儿童进行饮食治疗和相应的营养素特异性检测。治疗主要是给予高营养,补充锌、低聚糖非常有用。

    相对于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并不常见于急性胃肠炎后,慢性腹泻的病因随年龄不同而不同,生后2周内主要为原发性小肠上皮结构异常疾病和先天性肠上皮转运障碍疾病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先天性失氯性腹泻等。6个月以下主要由无β脂蛋白血症、牛奶蛋白不耐受、自身免疫性肠病所致,6个月以上则考虑乳糜泻、溃疡性结肠炎、胰腺外分泌不足、果糖-异麦芽糖酶缺乏,肠易激综合征也从此年龄阶段开始,大龄儿童还需考虑热带口炎性腹泻、原发性免疫缺陷、Crohn病、晚发性乳糖酶缺乏的可能。随着内镜的应用,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得到了加强。强调慢性腹泻肠内营养治疗,往往需要特殊饮食。

    文/浙江大学儿童医院 陈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