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1786
凤凰“涅槃”——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专业市场探访(上)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07期
     题记:

    传说,当凤凰的生命快结束时,便会集梧桐枝以自焚,在烈火中求取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称为“凤凰涅槃”。

    近年来,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专业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和产业“壁垒”,市场吞吐量、税收、摊位出租率、客流量等指标一度下滑,市场“人脉”遭受重创。“医重疴用猛药”,今年以来,该市痛定思痛,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药材市场重现生机,千年“药都”经历着“涅槃重生”的艰辛和抉择……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药都”辉煌篇

    “同仁堂来了,开——市——”,一时间,河北安国药王庙前人声鼎沸,交易热烈。历史的瞬间,氤氲醇厚,若在眼前。近百年来,安国药市一直起着“南药换北药、东药换西药,四方大交流”的集散中心作用。同仁堂等一大批民族中医药企业的发迹,都离不开“药都”安国的荫泽。
, 百拇医药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安国作为中国“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在中国中医药史上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辉煌成就。安国药业发端于北宋,至明朝中叶,其规模渐成“大江以北发兑药材之总汇”。明清两代,安国独居华夏药业之鳌头,“极山海之产”、“尽东南之美”的中草药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素以“八大祁药”闻名的祁紫苑、祁菊花、祁花粉等“祁”字牌地产药材曾一度成为出口东南亚的免检商品,以“祁州加工四绝”扬名天下的“百刀槟榔”、“蝉翼清夏”、“云片鹿茸”、“镑制犀角”是我国中药材加工史上赢得颇多赞誉的独门绝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作为古老的中药材集散地,安国中药产业以流通为基础,在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制药业等方面不断拓展空间,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关联度较高的药业产业集群。

    占地2000多亩、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作为全国十七家经国务院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有药行(栈)359家,中心交易大厅摊位4000多个,对全国中药材市场总量、价格和经营秩序影响较大,堪称国内中药材行情的“晴雨表”。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遍及东南亚、日、韩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吸引了国内外20多家中药加工和经营企业设立常驻商务机构,中药材年出口额近千万美元,被国务院有关部门评为“重点联系批发市场”,被河北省授予“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十大专业市场”。
, 百拇医药
    全市药材种植常年保持在13万亩以上,形成了以北段村、郑章、大五女等为中心的6个规模较大的药材种植区,拥有与国家科技部合作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基地,与三九集团合作建设的中药材GAP种植示范与推广基地,中药材产量占河北省药材总产量的的75%以上。2004年,中药材种植业实现产值3.12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产值的36.7%。

    从九五时期开始,药材加工就成为安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2004年,安国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8.3%,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医药产业的达到12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医药及相关加工业实现产值9亿元,占第二产业产值的20%。

    河北省高科技制药项目园区——祁州工业城拥有制药规模企业12家,其中外企3家。制药产品中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4个,国家三、四类新药5个。与全国中药百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九药业、同仁堂、西藏药业等国内大集团公司先后在这里投资兴业。2000年以来,中药加工产业年平均增速高达20%,利税年平均增长24%。中药加工企业的崛起和壮大,标志着安国医药产业发展进入丁—个新阶段。
, 百拇医药
    “瓶颈”阻碍发展,行业政策逢“壁垒”——“药都”挑战篇

    当今,药业发展形势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药材市场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宏观调控、行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和约束,贸易方式的转变、技术障碍的破解和传统观念的更新也向市场提出了挑战,成为药业发展的“瓶颈”。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萎缩和不景气。

    2003年7月,国家六部委颁发《中药材专业市场专项整顿的紧急通知》,对农民从事中药材加工、经营下了一道封杀令。这对于该市14个专业村的3万多名从事地产中药材初加工的农户无异于釜底抽薪。封杀令出台后,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安国郑章黄芪市场因此而一蹶不振,曾经活跃在安国的几十位国外客商一时难觅踪影,在低谷中徘徊的安国药业更加雪上加霜。

    近几年,作为药业市场的“晴雨表”,东方药城中心交易大厅摊位出相以30%的速度下滑,市场冷清萧条,2005年仅售出549个,不到摊位总数的20%,东方药城注册坐商由2000年的220家减少到今年4月底的164家。

    国内知名的同仁堂、天津中药材公司等20多家企业舍近求远地把商务分支机构纷纷迁到安徽毫州。部分经营中药材的商户不得已转行或歇业,药业税收2004年比2003年下降8%,2005年比2004年仅增长7%,两年收入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2005年,占安国全市财政收入1/3的中药产业仅仅上缴税收3678万元,与国内另一家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药都”安徽亳州相比大为逊色。2005年亳州的药业税收已超过1亿元,药业税收由2003年的72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065亿元。仅两年时间的净增值就接近安国药业2005年的税收总量。

    药业的尴尬境遇成了萦绕在“药都”儿女心中挥洒不去的隐痛和不安。, 百拇医药(李文策 河北省安国市药事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