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6期
编号:11174813
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并发症仍较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6期
     本报讯 荷兰EUROSTAR资料注册中心Hobo等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治疗后需进行的再次干预已明显减少,但仍有很多患者(8.7%)在初次治疗后平均12个月内需接受再次干预。因此对支架相关并发症进行持续监测十分必要。[J Vasc Surg 2006,43(5)∶896]

    该调查旨在评价应用目前的支架移植物治疗腹主动脉瘤后需行再次干预的情况。资料来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并在EUROSTAR登记的2846例患者。随访时间至少为12个月或随访至在术后前12个月内接受再次干预为止。研究者调查了随访期间(不包括第1次术后1个月)经腹主动脉、解剖外旁路和经股动脉再次干预的累计发生率。

    平均随访时间为(23±12)个月。共有247例患者(8.7%)在初次治疗平均12个月后接受了再次干预,其中57例(23%)为经腹主动脉干预,43例(16%)为解剖外旁路干预,147例(60%)为经股动脉干预。第1、2、3和4 年再次干预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6.0%、8.7%、12%和14%,再次干预的年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以前EUROSTAR公布的1999年之前的结果。

    Ⅰ型内瘘(33%)、移位(16%)和破裂(8.8%)是经腹主动脉再次干预的最常见原因。支架分支血栓形成是解剖外旁路干预的指征(60%)。Ⅰ型内瘘(17%)、Ⅱ型内瘘(23%)、支架分支狭窄(14%)、血栓形成(23%)和支架移位(14%)是经股动脉再次干预的最常见原因。经腹主动脉再次干预后的手术死亡率(12.3%,P=0.007)高于经股动脉再次干预后(2.7%),经腹主动脉再次干预和解剖外旁路干预后的总生存率(P=0.016和P<0.0001)均低于未再次干预者。

    研究者认为,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后再次干预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这主要与经股动脉再次干预减少有关,而经腹主动脉干预和解剖外旁路再次干预的减少程度相对较小,且经腹主动脉干预和解剖外旁路再次干预的死亡风险较高。考虑到支架相关性并发症仍较常见,有必要对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持续监测。

    点评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虽有微创优势,但需再次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EUROSTAR的资料也反应了这一点。目前,国内血管外科领域正在普遍开展腔内治疗,该研究结果应引起同行们的重视和警惕。(吴庆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