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193
恩施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与新农合制度共同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1期
     农民群众少花钱看好病得实惠

    (记者张东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优势与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达到了中医(民族医)药与新农合制度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标,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少花钱、看好病”的实惠。

    记者从恩施州卫生局了解到,该州是湖北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及西部大开发的地区,2004年10月1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咸丰县首先启动。通过加强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大多数村卫生室都配备了1名中医(民族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都能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民族医)技术,治疗慢性病和常见病,使农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治疗和康复保健服务,给农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就医方便。2005年咸丰县合作医疗总门诊人次为44063人次,其中中医(民族医)药诊疗14985人次,占34%;住院6129人次,其中中医药诊疗1167人次,占19.1%;共支出药费228.8万元,其中中药药费19.7万元,占8.6%。这表明中医(民族医)药在新农合中占有相当比例和重要作用,成本也相当低廉,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节约了合作医疗基金,保证了中医(民族医)药和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州各试点县(市)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次数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0%,病床使用率大幅提高,中医(民族医)药在乡镇卫生院经济收入比重逐年加大,农村卫生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医(民族医)药在新农合中的广泛应用,中医(民族医)药的市场需求量逐步加大,也促进了药业产业的发展。

    中医(民族医)药在恩施州新农合中展现了四大优势:恩施州气候环境适宜,中(民族)药植物种类繁多,盛产紫油厚朴、鸡爪黄连、五鹤续断、板桥党参等道地药材,素有“华中药库”之称,为开展新农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资源优势;广大土家医和苗医大都具有一技之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独特的诊疗方法和非药物疗法,独特而简便廉验,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经济优势;近年来,建始中医院骨科、咸丰县中医院苗医苗药风湿专科建成全国重点特色专科,一批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品牌逐渐形成,90余种苗药被列入合作医疗用药目录,有特色优势;初步建立了以县中医(民族)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中医(民族)三级服务网络,70%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民族医)科(室)和中药房,80%的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民族医)药业务,已启动新农合工作的县市都把中医(民族医)院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被确定为定点机构,中医(民族医)药服务各项目都纳入了合作医疗补偿范围,有基础优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