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5329
名贵中药材交易潜规则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3期(总第2368期 2006.09.29)
     名贵中药材被种植者叫农副产品。

    通常,一些有赖天然的名贵品种,在其交易过程中,越往上游自然交易色彩越浓;而越往下游,则受到市场规则的约束越多。例如有“黄金草”之称的冬虫夏草,其上游往往是农村集市自然交易,人们三五成群,讨价还价,成交不需要发票,收据也可有可无。而通过采购商集中到经销商的时候,则开始沿用市场经济的交易原则,遵守着“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规律,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直至达到零售价十几万元一公斤(见本报9月18日蓝叠头版《世界第一草的身价》)。

    事实上,在名贵中药材的交易中,不仅充斥着假货劣货,而且交易缺乏规则的约束,上游存在的囤货炒货行为无人来规范,利润空间究竟多大才算合理也无人关注。当人们普遍把目光投向名贵中药材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上时,名贵中药材市场交易的混乱似乎不足以进入我们的视线。

    仍以冬虫夏草为例,凭借其神奇的保健功能,冬虫夏草及其附属产品迅速发展成一个产业,任何产品只要沾上了冬虫夏草的边,就能位列名贵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今,全世界共有172个与冬虫夏草相关的专利获得批准,其中我国大陆所获的专利仅为77个,不到45%。日本人申请并被批准的专利竟达68个。专利内容涉及冬虫夏草的鉴定、人工培养与发酵、医药保健品及美容产品开发、活性物质提取等各个领域。
, http://www.100md.com
    国内有一种情形让人忧虑。据报道,每年进入整个三江源保护区内的“挖草大军”最少在10万人以上,加上为数众多的本地农民采摘专业户,他们对冬虫夏草的过度开采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尽管政府有禁挖限挖的规定,但仍阻挡不住四面八方的“淘金者”。近期,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进入青藏高原采摘和收购这种神奇小草的人越来越多,无节制采摘的后果是资源日益枯竭。有句话说得好: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对虫草的疯狂采摘,疯狂涨价,缺乏有效监管的后果必然是走向灭亡。

    首先,由于虫草无法人工种植,所以市场上假货是没有的,但是其中充斥着以次充好的劣货。劣货之所以能够进入市场交易,就是因为这种名贵小草进入市场之前无需经过任何部门的鉴定,包括产地和质量鉴定等。

    其次,在利润空间方面,一位长期在西藏做虫草生意的李先生告诉笔者,他们向当地农民低价收购虫草,每条虫草5~8元,经过初步晒干处理后,就以每公斤起码加一倍的价钱卖给经销商或批发商。而经销商或批发商的利润空间,据广州清平药市几位批发商透露,目前是10%左右。零售商再把价钱加1倍,卖给生活水平渐好、追求家庭保健的人们。
, 百拇医药
    看起来上述交易颇正常,实际上,在当前产量有限、需求上升的背景下,由于上游供货商采取了囤货和炒货的策略,虫草的价格已涨到历史最高。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承认,不少名贵中药材存在囤货炒货现象,而且一般都能大赚一笔。

    尽管如此,因药材交易涉及多个部门,没有任何部门能够对中药材市场交易进行有力的规范。第一,药材属于农副产品,农业部对其有管理职能,这主要体现在种植和采摘方面。第二,药材的鉴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以及地方药品标准,所以涉及到药品管理部门。第三,在定价方面,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质,物价部门无法对其统一定价,所以一般听任市场定价。第四,市场交易中的造假和囤货炒货行为,其监管职责应该在工商管理部门。因此规范管理是中药材交易规范化的关键。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3期, 百拇医药(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