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265
上一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日 2006年智慧公社总第六期(2006.6)
     《智慧公社》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保留着。我认同它的“思考既成思想”的看法,而且觉得它办得不错,一则是新颖;二则是亲切,展示了《医药经济报》这个团队的生机盎然;三则可以促进内部交流沟通,增加团队(包括采编与作者)的凝聚力。比如上一期,张涛的《最爱又最恨的医改报道》,写了采编过程的欣喜与压力,我看了之后很有共鸣;而刘正午的文章和其所配的记者部的照片,让我更好地了解《医药经济报》整个记者团队。还有“火种”,特地祝福了三位“准妈妈”,感觉很温馨。

    ——上海 干荣富

    一个沟通、交流、研讨工作、辅导员工的平台,每读一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它可以实现与报社团队的零距离接触,上至社长、总编,下至熟悉的编辑、记者、通讯员,全都活脱脱地展现眼前,而且图文并茂,既有团队生态纪实,又有生活近照,令人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内蒙古 赵成林

    来得很突然,没想到《医药经济报》还有这个小册子。刚收到还以为是什么产品介绍广告,所以一直置案头一边,直到某天闲暇才翻个究竟。想必它面向《医药经济报》各位记者、通讯员,供大家交流真经的吧。在此提两点建议:一,加强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互动,不断提高通讯员的报道能力和水平;二,封面设计创意内涵寓意是否太深?建议考虑改一下可否。另外还有纸质问题,铜版、彩印可能需要较多铜板,那采用黄页又如何?

    ——未名

    幕后真精彩

    我读书都是坚持从第一页看起的,所以我是看完了各位读者在开篇第一页对再上一期的评论后才看06年第一期的《智慧公社》的真正内容。有趣的是,这些评论都侧重提到想听听幕后的故事:比如希望看采编人员如何操作一个选题的事例、记者采访的技巧、指导通讯员写稿的故事等等。仿佛作为回答,这一期的“执行是刀”、“激情”板块就是在说这些幕后故事的,关于工作经验的讨论总结、博采众家之长的学习材料、编辑思路和感想这样的内容就占了全刊近三分之二的篇幅。

    以前我看《智慧公社》是感受报社的青春和文化气氛的,幕后运作的精彩虽然也在字里行间得窥一二,但真正直接学到采编知识的当属这一期。这是不是表明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呢:从文化质感向实用质感的转化。毫无疑问,这种变化是水到渠成的,没有厚重的文化质感为铺垫,这样的经验交流显得枯燥;只是情感的宣泄,又未免太过务虚。从浓墨重彩的自我表达,到活泼实用的采编经验,这个转变的时机和尺度都拿捏得恰如其分,即使是小小的开篇评论都和整本内刊主题配合得丝丝入扣;而第五期的《智慧公社》虽然改版,却与前4期紧密相连,俨然同一整体,承前启后,接合自然流畅,足见内刊编者的匠心和功力。更“可怕”的是,小小一本内刊的内容编排和整体架构都能达到如此境地,它所属的《医药经济报》水平就更难以估量了。

    ——广东 周雨

    医药经济报2006年 智慧公社总第六期(2006.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