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8期
编号:11204377
打压植骨在髋臼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8期
     髋关节置换是20世纪矫形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由于存在无菌性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在所难免。髋臼翻修手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假体周围的骨缺损以及如何稳定髋臼假体。在众多髋臼骨缺损处理方法中,最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通过植骨恢复骨量。目前临床应用的打压植骨配合使用骨水泥髋臼处理髋臼骨缺损的方法有良好的临床随访及实验研究结果。

    打压植骨术处理髋臼骨缺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打压植骨前应先将节段型骨缺损转变为腔隙型骨缺损。无论骨缺损属于何种类型,都应在打压植骨前首先将骨缺损局限化(腔隙型),否则不可能获得移植骨组织以及髋臼假体的稳定性。金属网和螺钉是最简单有效的局限化骨缺损方法。如髋臼连续性中断,处理原则与髋臼骨折相同,应先使用钢板螺钉固定恢复骨盆的连续性,然后使用金属网使骨缺损局限化,否则将导致翻修手术失败。

    2. 植骨颗粒的大小很重要。植骨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移植骨与宿主骨之间整合的速度和质量。8~10 mm3的松质骨颗粒是最理想的打压植骨材料,能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并有利于骨的爬行替代。颗粒太小会影响初始稳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手术的效果。

    3. 移植骨材料。建议使用新鲜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异体骨的免疫原性,同时保存了骨形态发生蛋白等骨诱导因子,有利于移植骨与宿主骨的整合,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骨移植材料。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最大弊端是具有传播疾病的潜在可能。因此,在术前术后均应对供体做严格的血液学检查。

    4. 打压植骨技巧。髋臼骨缺损局限化后,打压植骨应该是层层打压,从最大号打压器开始,直至髋臼大小合适为止。髋臼下缘以髋臼横韧带为标准。打压植骨的厚度最好不少于5 mm,否则骨水泥容易穿透植骨层而影响移植骨愈合。

    5. 术后康复。视骨缺损的程度而不同。如果髋臼骨缺损严重,打压植骨翻修手术后一般建议患者卧床2周。然后扶拐免负重下地活动,3个月后去拐自由活动。

    采用打压植骨法处理髋臼翻修手术过程中的骨缺损,能有效恢复患者的骨量,避免了再次翻修时出现更大的骨缺损,与其他髋臼骨缺损处理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我院骨科关节组与打压植骨创始人Tom Slooff教授所在的荷兰Nijmegen大学医院骨科合作,自2001年起开始首先在国内采用打压植骨和骨水泥假体行髋关节翻修手术,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