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3057
藏医药新局酝酿破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7期(总第2372期 2006.10.13)
藏医药新局酝酿破茧

     10月10日至11日,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在此次论坛上,关于藏医药文化和产业的讨论成为热点。

    历史上的藏医药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拉巴平措说:“藏医药正处在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首先,政府对传统藏医药理论典籍进行了整理,出版了大量相关注释书籍;其次,集中了藏医人才,设置医疗机构,目前从自治区到地县都有藏医医疗机构;再次,开办藏医藏药学校,除最高级别的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外,中央民族大学等几所高校都建立了培养人才的基地。”

    据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宗喀•漾正冈布介绍,公元7~9世纪是藏医学史上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数以百计的外族医生来藏学医,数以千卷计的医著被译成藏文,也出现了像宇妥•云丹贡布这样的一代伟大医师,产生了《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甘露宝瓶》等一批迄今仍然被藏蒙医生奉为圭臬的经典著作。
, 百拇医药
    17世纪至20世纪初,作为欧亚传统经典医学的藏医学演进和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藏医学成为在欧亚腹地,乃至在全世界传播最广和最有影响的世界性传统医学之一,传播到包括蒙古各部在内的所有信仰藏传佛教和与藏传佛教关系密切的民族和地区。在这个时期,藏医学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尤其是格鲁派)经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寺院从而成为藏医药发展的中心。

    因此在青藏高原上,藏医院有在内地所有医院都看不到的景象:大楼门口都会立着一尊宇妥•云丹贡布的塑像,他被认为是藏医药历史上最伟大的医生。在塑像底部堆满了病人供奉的鲜花和果篮,拿着诊断单的病人虔诚地立在塑像前面,与亲属一起念经祈祷,祈求早日康复。

    产业动局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端智认为藏医药产业有3个主要特征:其一,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医药理论和实践体系;其二,宗教与医药文化的融合极其紧密,寺院是藏医药的中心;其三,目前藏医药企业发展都不充分,潜力很大。
, 百拇医药
    自1995年我国首次颁布藏药标准以来,有200多种藏药进入了国家药典,40多种药剂成为保护品种。2000年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有35种藏药被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藏药企业有100家以上,西藏自治区有40余家,青海有20多家,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分布。青海藏药产业的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西藏的藏药年产值在3亿元以上。由于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市场认可度较高的藏药产品主要集中在治疗心脑血管、肝胆、消化系统、风湿、妇科疾病等5个领域。此外,藏药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依附于寺庙和家庭手工作坊的地位,向市场化、规模化迈进。

    青海省境内的金诃、晶珠等藏药集团,年产值都在1亿元左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西藏现有上规模的藏药企业8家,实现利税最高的为3500万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现在藏药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青海金诃和西藏金珠那样,拥有许多藏药独家品种,在继承传统藏药理论的基础上,在剂型创新或生产工艺上有所突破;一种如西藏药业和奇正藏药,前者研制出了治疗急性心衰的抢救用药——新活素,改变了以往藏药生产企业单纯依赖生物资源的发展模式,后者的当家产品奇正消痛贴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一举将奇正推上国内最大的藏药企业位子。
, 百拇医药
    尴尬中的思考

    10年前,同为民族医药的苗药的市场规模与藏药相仿,都在10亿元左右;10年后,苗药市场已经由起初的10亿元壮大到70亿元,而藏药市场却停滞不前。何故?问及藏医药界人士,得到的回答颇有些尴尬:香了墙外,再香墙内。

    据了解,国际上最先研究和翻译藏医学文献的国家是前沙皇俄国,目前国际上已经召开了多次国际藏医学学术会议;在欧洲,藏药已被作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可以在很多药店买到,人们也开始接受藏药。奥地利最近计划投巨资兴建藏医学研究中心。瑞士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并生产藏药,并产生了全世界最大的藏药企业,其1亿欧元的年销售额令所有藏药企业难以望其项背。该公司几十年前已经致力于传统藏药的现代开发,目前其生产的现代藏药有20多个品种,其中一个品种进入瑞士药典已经有37年的历史,并且已进入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处方药领域。

    而反观国内,藏药企业对市场的培育普遍做得不够成功。大多数藏药企业缺乏现代营销体系的支持,无法进入主流药店和主流医院,普遍采用了代理制拓展市场。
, http://www.100md.com
    金诃藏药董事长艾措千认为,藏药企业自身素质良莠不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少数几家企业较为有实力外,其他的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较弱,少数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低价倾销、制假售假药品的情况。说得严重一点,目前藏药生产行业还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这也使得有些区域市场错误地认为藏药的产品质量有问题。

    端智说:“汉文化与藏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原因,这与中医药到海外去推广遇到阻碍是一个道理。现在铁路通了,空间的距离拉近了,但是民族医药的传播是根源于民族文化基础的,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藏医药在内地医药市场很难实现跳跃式的增长。在这里,需要长期进行文化的融合,以增进彼此对文化的认同。”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7期, 百拇医药(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