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2998
疾者有所养 建和谐社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8期(总第2373期 2006.10.16)
     观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曾梦想着这么一个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段气势磅礴的话语载于《礼记•礼运》的《大同篇》。两千多年后,中国的领导者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对我们的社会保障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回顾往昔,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直有脉络可循。抗击“非典”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从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转向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这一决定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到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重心已经发生转移,从“防大病群病”开始转向了深化改革,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之路。当时提出的重点是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而在这一届六中全会上,党为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日程表。现在离2020年还有14年时间,在这些年间,致力于“和谐”的中国人民,要真正达到“疾者有所养”,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巨大的。
, http://www.100md.com
    人们都记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我们要建立城乡覆盖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人不分城市农村,皆有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利,是平等和谐的重要标志。然而,在久已不堪重负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外,增加10亿农民的医疗保险,我们的领导人和政府面临的挑战可谓严峻。

    不久前人们对前段时间医改是否成功展开了空前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意见与建议。批评者固然有其理由,但以我们目前的财力纯粹靠国家财政拨款来完成改革,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好的政策、再得力的实施人员机构,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也无法将改革顺利进行下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之前提出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大方向还是实事求是的,不能越过我们的国情,片面追求所谓的“英国模式”、“德国模式”甚至“美国模式”。以中国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来看,高税负基础上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目前还不可能提上计划日程。

    要解决我们面临的全民医保资金问题,《大学》中有一句老话:“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所谓开源节流,如何建立、管理好我们的“治病钱”,是未来14年中国医改的关键所在。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社会都对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进行投入,符合“生之者众”的特点,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如何调动企业、社会机构与个人的积极性,用市场的力量来鼓励人们对医保方面的投入,是解决财用不足的途径。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市场、民营医疗企业还没有完全放开,能否充分利用民间的力量来作为国家政府投入的补充,值得探讨。而保证医疗机构人员与效率,将减少我们的资金负担,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
, 百拇医药
    一提起全民医保,不少人纷纷摇头,惊畏于13亿人所需的庞大资源,做事缩手缩脚。经常听见有人说,某某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多少多少倍,医疗保险,国家年年贴钱,怎么怎么样。其实这些同志算错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哪个国家能够完美解决医疗保障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国家也是年年补贴,医疗保障体系成为各国的“财政黑洞”,这是事实,但不要忘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就是国家最大的财富之一,我们的生产力从此而来,我们人民对国家的自豪感从此而来,我们社会的安定和谐也从此而来。我们为人民健康所付出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在其他领域获得回报。稳步改革,保证我们的投入不至于失控,医改将成为全民的福祉,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党和政府对医改事业所付出的努力?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8期, http://www.100md.com(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