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9期
编号:11260769
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9期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陶芳标等研究发现,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经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可产生负面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可能参与调节了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联系。

    该研究纳入了5141名中学生,以自愿、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报告其童年时期遭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严重和中度躯体虐待及情感虐待的情况。若在小学年龄阶段,3类共24项虐待行为中,至少1项平均1年发生3次以上,则该参试者被界定为有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研究人员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所有参试者心理病理症状,用特质性应对方式问卷评定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

    结果表明,青少年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1%,总心理问题、9种心理病理症状(如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检出率和阳性项目数均与其童年遭受反复虐待经历的次数呈剂量─反应趋势。童年期有被反复虐待经历的青少年,消极应对评分高于无此经历者(P<0.05),且随着评分的增加,其总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和阳性项目数增加(P<0.001)。多项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引入对消极应对方式的调整,可以显著降低受虐引起的总心理问题的OR值(P<0.001)。(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688)

    研究提示:童年期受虐经历已经存在,能改变的是减少其心理病理症状。减少消极应对的方式,提高有效的应对策略,将有利于促进经历过虐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但该研究未将其他形式的反复虐待经历(如一年中有多项各发生1次)纳入分析范畴,而且在调查过程中关注研究目的多于关注参试者的感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