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3675
冒死吃河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4日 《中国妇女报》 2006.10.24
     河豚鱼广泛分布于世界的温带、热带、亚热带区域,为近海肉食性栖息鱼类。主要以贝类、甲壳类或鱼类为食。在我国,河豚鱼主要产于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海水均有分布,各地有不同的别名,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到,故江浙一带称其为河豚。山东称“艇巴”,河北称“蜡头”,福建称“街鱼”,广西叫“龟鱼”,而广东叫“乖鱼”或“鸡抱”。有的地方又叫吹肚鱼、气泡鱼、连巴鱼及台巴鱼。据专家介绍,可引起中毒的河豚鱼有9种。

    河豚鱼含河豚毒素、河豚酸、卵巢毒素和肝脏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的强神经毒,最早由日本Dr.Tahara由河豚鱼的卵巢内分离出来的,所以称为河豚毒素。它是一种多氢喹唑啉化合物生物碱,其毒性较氰化钠大1000倍。一般在春、夏季及卵巢孕育阶段毒性最强。以卵巢、睾丸和肝脏为主要有毒部位,其次为肠道、血液、鳃、肾及皮肤等,肌肉和血液中也含有毒素。河豚毒素性质稳定,加热、盐腌及高温烹煮均不能使其破坏;现在知道有些动物如蝾螈、章鱼、贝类、蟹类等含有河豚毒素的海洋动物有50多种,分属不同的科目。

    据厦门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介绍,误食有毒河豚鱼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即出现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刺痛,然后出现口渴、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重者有便血。并有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继而全身麻痹,甚至全身瘫痪。表现为运动不协调、酒醉状态、眼睑下垂、四肢乏力瘫痪,严重时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甚至呼吸麻痹、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病死率高达40%~60%,一般情况下,死亡多发生在食用后6~24小时;若患者在中毒24小时后仍存活,且未出现并发症,死亡率则大大减低,预后也较好,多可以完全康复。

    专家提醒,误食有毒河豚鱼后要立即口服催吐药物,或刺激舌根、咽部人工催吐;但要注意河豚毒素可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肌肉麻痹,所以在出现症状后就不要再施行催吐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催吐易造成窒息,危及生命。最重要的是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立即送至附近医院,给予洗胃及活性炭治疗,应用维生素B1、B6、B12等治疗神经肌肉麻痹;必要时还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患者血压。

    据了解,目前河豚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动物实验显示半胱氨酸在中性条件下能与河豚毒素反应形成一种无毒物质,但还未广泛用于临床。

    专家告诫,预防河豚鱼中毒的最根本措施是渔民捕捞时必须将其剔除,不要让其流入市场;严禁出售、加工、销售河豚鱼;同时加强宣传,提高高发地区的公众对河豚鱼的识别能力。, 百拇医药(吴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