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41期 > 正文
编号:11268015
通络方剂抑制炎症、保护内皮、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报道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2)

    2. 室壁节段性运动分析 室壁节段性运动分析依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节段半定量法。研究者对患者的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心内膜向内运动和室壁增厚情况进行评分(正常或运动增强为1分,轻、中度减弱为2分,重度或运动消失为3分,矛盾运动为4分),并根据评分计算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2个相邻异常节段有收缩运动改善(减少≥1分)被视为有收缩功能改善。

    3. 左心室收缩功能测定 研究者对采集的2 DE 图像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根据 SIMPSON 公式双平面面积-长度法,测量和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4.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于患者发病前、后24小时内和第30天,研究者采其血样进行血常规、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PTT)测定,并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肝、肾功能和纤维蛋白定量检查。

    统计学处理

    测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患者冠脉再通后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结 果

    通心络胶囊改善血管再通后缺血心肌恢复率和程度(见表2)

    首次检查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7段(45.56%)和387段(46.51%),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运重建1周和2周时,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恢复率分别为11.86%对4.13%(P<0.001)和18.12%对8.27%(P<0.001);1个月后,累计恢复率通心络组高达48.75%,远远高于治疗组的23.51%;3个月时,通心络组总恢复率已达63.52%,而对照组仅为36.69%;6个月时,通心络组恢复率为70.03%,明显高于报道的52%和对照组的51.68%。以上显示,通心络组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恢复时间和程度均较治疗组明显。

    通心络胶囊改善血管再通后心室肌重构和整体收缩功能(见表3)

    血管再通后1周、2周和1个月时,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均有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的增加,容积增加比率分别为9.42%对9.59%(P=0.09)、9.40%对9.42%(P=0.04)和11.84%对12.33%(P=0.04);3个月时,通心络组容积增加比率为3.62%,较前明显降低,已接近最初水平(P=0.4080),而对照组容积增加比率仍在13.70%的高水平状态;6个月时,两组容积增加比率仍有差异(P=0.009),即通心络组基本保持容积稳定,对照组仍然居高明显。可见通心络组左心室心肌重构的改善早于和优于对照组。

    通心络胶囊对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见表4)

    患者于血运重建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接受血常规检查。其结果显示,治疗前通心络组与治疗组相比,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26、0.25、0.41和0.47);用药1个月后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51、0.35、0.09和0.11),虽较治疗前有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降低,但两组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特别是在溶栓患者中,通心络组和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治疗前(P=0.28、P=0.52、P=0.74、P=0.36)与治疗后(P=0.70、P=0.21、P=0.42、P=0.60)比较也均无显著差异(见表5)。研究提示,对AMI患者常规应用大剂量抗AMI治疗,特别是在溶栓后,在并用较大剂量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同时并用通心络胶囊,对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影响较小,也未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

    通心络胶囊对肝、肾和心功能<45%患者的影响(见表6、7,刊于11月9日第20版)

    治疗前通心络组和对照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 AST 或SGOT)和丙氨酸转氨酶 ( ALT或SGPT)水平无差异(P=0.82和P=0.58);治疗30天后,两组较前均有显著降低(P=0.007对P=0.041和P=0.002对P=0.049),但无组间差异(P=0.49和P=0.68),符合AMI发病演变特点。

    治疗前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均属正常高值,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78和P=0.41);治疗30天后,两组 BUN 和 Cr 均有所降低,无组间差异(P=0.62和P=0.42),但两组组内比较BUN均有显著降低(P= 0.009和P=0.019)。此结果可能与AMI早期血压、心功能状态和应激改变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发现,对于两组LVEF<45%的患者,治疗前LVEDV、LVESV和LVEF均无显著差异(P 值分别为0.67、0.84、0.60);治疗30天后两组LVEDV、LVESV和LVEF 也无差异(P值分别为0.94、0.89、0.92)。在最初的1个月时间内,两组患者虽然均有部分LVEF恢复,但治疗前后对比无组内差异(P 值分别为0.36、0.86、0.14和0.63、0.80、0.29)。这可能是由于这组患者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和范围在血运重建前就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心室肌重构和心功能恢复相对较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