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17期
编号:11274543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7期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死因,成为当代卫生工作中的防治重点。脑卒中后抑郁继发于脑器质性病变之后,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由于样本选择,诊断标准,评定工具和评定时间不同,文献报道脑卒中抑郁(PSD)发病率有一定差异,一般在20%~60%[1],PSD可降低康复治疗效果,对躯体残损,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有消极影响,使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脑卒中患者心理反应比其他许多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因为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发的,缺少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极易导致卒中后抑郁[2]。对于脑卒中并发抑郁的患者,我们采取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系我院一年来脑卒中住院患者。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4岁,CT检查提示,脑出血10例,脑梗死26例,均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意识清楚,检查合作,无失语及智能障碍。

    1.2 方法 采用访谈法,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1)为自设问卷(90项)略;(2)汉密尔顿评分标准。见表1。表1 Hamilt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HAMD)测评表

    1.3 抑郁判断标准 严重抑郁35分,轻中度抑郁20分,无抑郁8分。

    1.4 抑郁评分结果 根据汉密尔顿评分标准判断抑郁,结果<8分26例,>20分10例,针对以上10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

     2 护理对策

    2.1 急性期心理护理 (1)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会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因此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应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职业注意恰当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据相关报道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一次[3],所以我们要坦诚地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详细、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2)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安慰病人,生活上给予照顾,尽量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3)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做义务宣传员,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2.2 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由于最初恢复速度快,轻型患者早期有所恢复,许多患者容易产生盲目乐观过高期望,我们应适当的解释,避免产生不现实的思想,否则一旦未达到目的的就对治疗悲观绝望。

    2.3 残疾阶段心理护理 脑卒中致残率相当高,且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此阶段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应给予较大的关注,患者会因各种功能的失用性衰退更感失望,加重抑郁症的病情,故应及时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1)此类患者多年老体弱,消化功能差,要耐心讲解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与家人一同帮助患者翻身、喝水、喂饭使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更重要的是予以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配合治疗。(2)鼓励患者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衣、洗脸刷牙,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3)尽量争取家属及其亲友的配合,家属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动员家属及亲友多来探视,且不要出现厌烦情绪,告诉家属探视时应以平静、微笑、轻松愉快的情绪感染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给病人以精神安慰,避免产生度日如年的思想。(4)创造优美的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并参与一定的文艺活动,如下棋、听音乐、并多与人交谈,使生活更加充实。(5)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康复训练,予被动及主动运动,设法调动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以达到最佳疗效及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使患者从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恢复自信心,抑郁症状也随之减轻消除。

    2.4 适应阶段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和心理调整,能够认同并适应现状,此阶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患者认同、接受,他们往往放弃或停止治疗及锻炼,成为社会负担,导致抑郁复发。这时我们应告知患者应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为患者安排较合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他们重返社会,回归家庭。

     3 护理效果

    3.1 评价效果 显效:抑郁消除,对治疗采取积极态度,能正确对待人生。有效:情绪稳定,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但对今后生活有顾虑。无效:抑郁仍存在,意志消沉,顾虑重重,对治疗和前途缺乏信心。

    3.2 观察结果 10例患者中,显效2例(20%),有效5例(50%),无效3例(30%)。

     4 讨论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现象应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脑卒中患者在最初“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今后的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表现为沉默,闷闷不乐,自寻苦恼,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他人,郁郁寡欢,甚至偷偷哭泣。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康复责任心,运用科学手段、恰当方法、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促进其尽早摆脱这种状态,帮助他们全面提高适应能力,使机体调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积极接受治疗,摆脱抑郁,面对现实走向新生活。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促使脑卒中抑郁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心理护理,康复治疗,以及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PSD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文回,张分明,王济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临床荟萃,2003,85(15):858.

    2 李踔.脑卒中后抑郁症.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4):180-182.

    3 王暑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685.

    作者单位: 100010 北京,北京隆福医院

    (编辑:江 宇), 百拇医药(陶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