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17期
编号:11274536
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7期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之一,但有时难以一次穿刺成功。现就近年来对穿刺部位、静脉条件、个体差异等文章做一综述。

     1 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1.1 局部血管扩张法

    1.1.1 热敷法 用热水袋热敷2~3 min能促进静脉充盈[1]。

    1.1.2 外涂血管扩张剂法 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或2%山莨菪碱涂在手背上,使局部浅静脉扩张,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2]。

    1.2 垂吊法或甩臂法扎 输液肢体下垂l~2 min后扎止血带或在上臂下垂状态下用力往下甩5~6次,在保持下垂状态下扎好止血带,而后平放行静脉穿刺[3]。

    1.3 非握拳穿刺法 输液前让患者反复握拳、松拳,使手背静脉充盈。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4,5]。

    1.4 微负压静脉穿刺法 用左手在头皮针接头以上约10 cm处将输液管返折,并从针尖处挤出3~5滴液体。针头刺入皮肤后松开反折处,一旦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亦可采用注射器负压法,方法是用5 ml注射器吸取生理盐水2~3 ml并与静脉针连接,排尽空气。进针达皮下时左手立即抽吸针栓,使注射器内形成负压,当刺入血管时即见回血[6]。

    1.5 易见回血法 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将调节器紧贴茂菲滴管下端夹闭,原理是调节器置高位时液体向后压缩的范围增大,减少了回血时所遇到的阻力,加快了回血速度[7]。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虹吸法):调节器在高位基础上,将排好气的输液瓶从架上取下,低挂于与病床同一水平位。进针后,打开调节器,产生虹吸作用,使回血易见[8]。

    1.6 扎两根止血带法 对不能主动握拳的患者,可代替握拳。前臂静脉穿刺时,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手背静脉输液时,将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示指至小指的第一指骨(基节骨)位置处;足背静脉输液时,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2寸复溜穴处,另一根扎在足掌1~5块跖骨小头处[9]。

     2 消瘦型

    该类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选择手背处穿刺时不要让患者握拳或嘱轻轻握拳,以免血管进入掌骨窝内;穿刺时绷紧皮肤,或以左手拇指和示指分别固定在穿刺段静脉上下端[10]。

     3 肥胖型

    该类患者皮下脂肪丰富、血管较深,可选择手腕、手背、足背等部位,拍打局部以使血管充盈明显。进针时一定要在血管上方,采取正中进针。

     4 浮肿型

    该类患者,扎好止血带后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把组织间液推向血管周围,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

     5 老年患者

    老年人血管暴露明显,但壁脆、弹性差、易滑动,针尖一触即破,极易发生淤斑。对静脉容易滑动的老年患者,国外学者主张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压住距进针处0.3~0.6cm的皮肤,针尖穿透皮肤和进入血管一气呵成[11],可减少血管周围淤斑和出血灶的发生[12]。

     6 长期卧床、瘫痪患者

    应选用患侧肢体,这样容易固定,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并有利于患侧肢体血液循环[13]。

     7 穿刺技术

    7.1 旋转进针法 针口斜面向上刺入皮肤后,将针口斜面转向下方,用针斜面向下压住血管,针头呈15°~25°角向下刺入血管,见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15°,针尖稍抬起并左右晃动缓慢送进,然后将针尖斜面转向上方固定。在旋转法进针过程中,针尖斜面向下压住血管,使针尖接触血管的面积增大,可防止穿破血管[14]。

    7.2 逆向静脉穿刺 手背、足背浅静脉丰富,吻合成网,不存在静脉瓣,且输液系统的压力远远高于周围静脉。该方法主要用于手背静脉不显露而掌指关节附近静脉显露好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将针尖指向手指(足趾)方向,与皮肤成5°角,在选择好的血管旁进针。逆行穿刺可以充分利用末梢血管,特别在向心穿刺血管损坏多而无法输液时,可以提供一条可行的有效途径,真正遵循了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血管使用原则[15]。

    7.3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穿刺后无回血,外撤针头时见回血,则说明穿透血管,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见回血后停止撤针,采用补救措施。方法一: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先以指重压1 min左右,然后打开输液器水止,此时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 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成功率达90%[16]。方法二: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再将针头平行进针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17]。在做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18]。

    综上所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应用以上不同方法,并有机的结合应用,可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微痛,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务贤.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进展.医学文选,2002,21(3):392.

    2 张辉琴.再探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进展.当代护士,2004,4:11.

    3 张华.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4):59.

    4 姚永欢,王雪珍.手部静脉穿刺的2种握拳穿刺法的观察.现代护理,2002,8(8):599.

    5 马伟平.握手法行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当代护士,2003,9:52.

    6 刘红,方勇.微负压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8(2):107-108.

    7 乔洁,胡振英.静脉穿刺时调节器位置与回血关系的探讨.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4(12):3-4.

    8 陈雅菲.虹吸原理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1-92.

    9 文学敏.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临床护理杂志,2005,4(3):56.

    10 杜秋芝,胡建霞.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分析和体会.中原医刊,2002,29(10):60-61.

    11 李向真.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39.

    12 李碧华,郭雅娇,陈丽英.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法改进及血管护理防护.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220.

    13 张秀敏,杨爱梅.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体会.吉林医学,2004,25(1):71-72.

    14 王素婷.静脉穿刺法的探索与进展.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8):52.

    15 孙芙蓉,朱军峰,胡伟峰.手部静脉穿刺的几个问题.临床军医杂志,2002,30(6):87.

    16 王焰.提高急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14(1):47.

    17 陆艳华.国内静脉穿刺方法的护理进展.南方护理学报,1999,6(6):47-48.

    18 吴兰芳.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河北医学,2001,7(12):1112.

    作者单位: 100049 北京,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

    (编辑:周 蕊), 百拇医药(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