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2799
月度热点:仍旧医改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27期(总第2382期 2006.11.06)
     近日,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中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购销制度同步改革。这段讲话的背景是不久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意味着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积疴沉重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和谐”的推力下,其改革进程无疑将会加快,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正如高强所言,医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讲话、一个命令或是一部法规条文便能一劳永逸,其所要直面的是对现时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和调整。过去一个月,医药行业便经历了此种错综复杂纠葛下的种种困惑。

    上月初,一年前曾被普遍关注的“首仿药”概念再次走入媒体视野。彼时一直盛传出台在即的首仿药定价政策被披露实际一直处于“搁浅”状态。尽管在很多人看来,首仿药政策在国际上早有先例,并对产业远期发展有良性促进作用,但最终各方利益的交叉和背离使得决策者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这个时候我们只能一声叹息:政策出台尚未到火候。

    一个政策的难产即是宣告一次调整的失败,但积极尝试并没有停止。10月11日,备受全国关注的广东省2007年药品挂网采购方案,十易其稿后,终于出台。方案重构药品购销链的意图明显,除上游厂家外,那些游走于厂家和医院之间的中间商和营销自然人的操作空间被缩小,看上去缩短流通环节的目的似乎有望达到。与此同时,小型商业公司纷纷抱团,组建成医药流通联合体,和生产企业联手打造、规范医药流通新秩序,迎接流通领域大变革。
, http://www.100md.com
    另一则发生在广东的新闻是,自12月1日起,广东4000多个规格的药品将再次降价,患者享受到的直接受益将达5亿元。尴尬的是,当药品降价日益成为社会主流语汇的时候,渐渐地,兴奋少了,担心却多了。人们担心这种政府指令性的降价加之挂网采购出台,或将带来降价后遗症——一些廉价老药出现“短斤少两”甚至彻底消失的现象进一步恶化。事实上,这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由于百姓的诉求,企业的诉求,医院的诉求以及政府的诉求缺乏合理的制衡机制,廉价药在利益的互相倾轧之下最终沦为牺牲品。此种怪现象实质上见证的是,先前全国和地方的种种降价和招标陷入的怪圈:越降价越高、越招价越高,叫好的不多,叫骂的不少。由此,广东的新一轮冲刺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会否重蹈覆辙现在定论似乎为时过早。

    更忧心的是,体制积弊正在加剧人们的不信任感,甚至开始颠覆他们既定的认知,一如最近的这股反中医药潮。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将传统医药纳入各自医疗卫生体系之时,中国的中医药却遭遇如此反弹令人费解,我们的确到了审视与反思的时候。如果政府为中药正名是证明中医药并没有过时,那么当下中医药的发展为何日渐式微,日益边缘化?而这恰是促成这股思潮的现实依据。人们不得不把原本定位于医疗卫生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遭遇今天名不副实局面的原因再次归咎于现行医疗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取消中医药的论调具有其积极意义,它提醒政府决策者:正像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与其在国家医疗体制中的地位正相关,之所以言医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所需调整的不单纯是完善制度本身,其根本是构建一个符合国情、能够促进政府、产业、企业、医患和谐互动的新价值体系。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27期, 百拇医药(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