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2320
这一代人的研发意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1.13
这一代人的研发意识

     将所有的青春都投注于药物研发,这是药大人的抱负和愿望。(本报记者 陈国东 摄)

    “我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自己工作做得太少,所获得的荣誉太多,做的贡献太少。真正能为临床服务的新药还没有。”中国药科大学元老、著名药物化学家和药学教育家彭司勋院士说。

    “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所做的研究是为了老百姓能用上好药,用上自己的国产药,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中国药科大学有机化学教授,著名甾体药物化学家廖清江先生表示。

    70周年于历史的长河并不漫长,但于这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专家,却是将所有的青春都投注于这所学校和药物研发事业,他们也见证了一所学校的成长。也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我们无法忘怀他们曾经乃至现在仍在进行的付出。

    “对学生很严格”

    从1951年开始在药大从教的彭司勋院士,是药大的第三届毕业生,可谓见证了药大的整个成长与变迁。直到2004坚持带完最后一名博士生,彭老的教学生涯才宣告结束。而在彭司勋院士的经历当中,前半期以教学为主,后半期则主要进行科研。
, 百拇医药
    “我对学生都很严格,”彭司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经常对学生提问,启发他们思考。实验做得不好的,要插小黑旗。”事实上,后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生都会提到彭司勋老人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我一直主张利用中草药有效成分为先导物研制具有特色的创新药物。”彭司勋表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十分重视新药的研究开发工作。早年,他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定药和镇痛药,曾创制多种具有镇痛或降压作用的吲哚类化合物,其中如I2h临床试用对术后止痛效果较好。他结合中药麻醉研究合成的祖师麻甲素类似物,有较好的麻醉镇痛作用。

    1979年,他又承担了难度较大的抗生育药物的研究工作。他考虑到现有甾体避孕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便从非甾体化合物入手进行研究。他充分挖掘中草药资源,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物,先后合成了对-羟基苯丙烯酸衍生物、白花素衍生物及马兜铃次酸开环衍生物等。这些药物经避孕活性筛选,虽未获得满意的效果,但这项工作却积累了不少科研经验。
, 百拇医药
    “有一次实验时还发生了爆炸,我和一位助教都受伤了,在我50多岁的时候。”在彭司勋老人跟记者提起这段经历的时候,还反复强调药化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注意安全。

    后来,彭司勋结合指导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药物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重点研究作用于钙或钾通道的化合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及其分子模型。他曾分别以黄连素、汉防己碱为原型物,通过结构改造,在合成的许多化合物中,发现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化合物各一种。

    这也是彭司勋研究生涯中颇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这个心律失常药从86年开始研究,现在临床前研究已完成,就等着进入临床研究了。但临床情况究竟怎么样也说不准。”而另外一件让彭司勋欣喜的事情,就是培养了很多学生。

    说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彭司勋表示:“药大从规模、专业、学科建设都积累了一定水平,经过70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得到了壮大,办得还是不错。我认为规模不宜再扩大,已经从最早的100多人发展到10000多人。现在应该着重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争取出不一样的人才,为社会所需要。各方面都具备了,目前别的学校还没有我们这种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重点在提高质量。”
, http://www.100md.com
    而彭司勋现在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协助其他人培养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我已经87岁了,总的来说贡献不大,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现在校长是第三代了,是我学生的学生。”

    按国家需求研发新药

    作为我国甾体药物研究开发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廖清江教授对我国甾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甾体药物的国产化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早在1964年,廖清江教授就开始了自主创新的国产甾体避孕药醋酸烯诺孕酮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新药的目的是为国为民,多做实事、少说空话是廖清江工作的座右铭。

    说到现在的新药研制,廖清江表示:“我们一定要坚持产学研三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研发实践中形成产、学、研三结合的协作实体,彼此既密切配合又合理分工,及时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产学研三结合的最大优点是缩短了研发周期,协作各方面都能在研发实践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我们已投产上市的12个合成新药都是在实验室完成合成研究并制订好新药质量标准后,就争取企业早期介入,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廖清江强调。
, 百拇医药
    作为长期活跃于一线的专家,廖清江认为,研发新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适应国内用药需求充分开发利用国产资源,促进新药国产化;结合国情进行技术创新是促进新药产业化的重要关键;要根据合成新药时所涉及的反应原理与变化规律,优选反应路线,优化反应条件,对合成方法从技术上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在参考国外文献或专利方法研制新药时,需经过“仿中有创”与“仿创结合”的再创实践,形成便于国产化的生产工艺;要注意去解决影响或制约投产的实际问题,诸如收率低、纯度差、原材料不能自给、反应条件或设备要求过高,三废严重污染环境或对生产者劳动保护不利等。

    而在廖清江看来,现在遗憾的事情就是“开发一个药的周期太长”。对于现在研发环境的浮躁一说,廖清江却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很理解现在年轻人的苦恼。的确有一些客观上的困难,与整个体制都有关系。做研究,要有人也要有钱。我们必须以人为本。而‘为了老百姓能用上好药’的目标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个人档案:
, 百拇医药
    彭司勋,药物化学专家,药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药科大学顾问、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导、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南大学名誉教授。中国药学会理事、江苏省药学会名誉理事长。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是我国药物化学、化学制药专业创建人之一。

    廖清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药科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校计划生育药物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合成甾体药物科研工作,曾编著《有机化学实验》,主编全国药学专业教材用书《有机化学》(第三版),1992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4年荣获首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研究奖药化学科专业一等奖,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现任中国药学前沿丛书主编、药学进展杂志主编、中国处方药杂志编委、中国新药杂志编委。, http://www.100md.com(康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