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2319
坚持与创造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1.13
     见到叶文才的时候,大家都沉浸在一种兴奋当中,因为他刚刚成为今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之一。1588个人申报,最后只有158个人获得,这足以证明了该基金的魅力与难度。而在8年前,同为药大人,但较叶文才年长几岁的王峥涛成为中药学学科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当我们偶然把目光聚集在这两位成长于药大的佼佼者时,却惊讶地发现,所有成功者都是相似的。相似的背后,则蕴藏着一座学校所滋生的力量。

    王峥涛教授,现任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从事中药材资源、鉴定、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化研究。

    叶文才教授,现任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药系主任,长期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尤其对皂苷类成分)研究,在对30余种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了200余种新化合物、7种新骨架结构成分及一些重要的新药先导化合物。
, 百拇医药
    两位教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堪称佼佼者,而在各种职务和荣誉背后,他们依然还是药大的老师,并且带有研究生。

    命运的转折点

    在插队3年后,王峥涛成为文革后从农村考入辽宁中医学院的第一届大学生。凭着那代人所特有的勤奋与踏实,王峥涛一路顺利地前往沈阳药科大学就读硕士,后来又进入中国药科大学,师从著名生药学家徐国钧院士攻读博士,并于1989年毕业,随后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在这期间,王峥涛跟从徐国钧院士参与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极大地激发了王峥涛在这一领域的兴趣,并为其日后的继续跋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对而言,叶文才的经历要曲折得多。在1983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即现在的药大)中药专业后,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来自安徽的叶文才毫无选择地被分配到安徽芜湖中医学校教书。这一呆,就是5年。而叶文才如今回想起来,这5年收获也挺大。在带课之余,他经常跟着别的老师到九华山去采药,从而对皖南一带的植物资源比较了解,为现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出于对天然药化的强烈兴趣,叶文才开始自己做一些实验,主要研究在当地名为“铁蜈蚣”的一种植物。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在其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赵守训教授的鼓励与帮助下,他最终坚持了下来,最后终于获得了一定成果。“一是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里面的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我现在也还在做三萜皂苷相关的研究。另外就是发现了植物新种,我们将其取名为安徽银莲花。”而该研究也作为安徽省的一个科研项目,得到了两万多元的经费。这期间,叶文才考过一次研究生,但未考取。而按照芜湖中医学校的规定,只能考一次。这也就意味着他必须继续呆在原来的学校教书。尽管科研的进展让叶文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所在,但自己却无法拥有一个继续钻研的平台,这让他有些郁闷。
, 百拇医药
    就在王峥涛毕业任教的那一年即1989年,叶文才的转机终于出现了。赵守训教授觉得这个学生很有潜力,破格将其调回药科大学,作为自己的助手。而在这之前,叶文才从来没敢想过有这样的机会。命运之手将叶文才推入了另外一扇门,迎接他的正是他渴望已久的舞台。

    回想起过往的岁月,王峥涛和叶文才对于恩师的感谢都溢于言表。“徐国钧老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还有坚持不懈的态度。”王峥涛说。而叶文才则一再强调:“我能进天然药物化学这个门跟赵老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他的引导,让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如果后来没有他的支持,我也没什么机会再做科研。”而药大所传承的严谨、踏实的态度也成为王峥涛和叶文才在药大最大的收获。

    做事情最重要

    关于中医药的发展以及中药现代化的争论,在业内一直没有停止过。

    叶文才对此很淡然:“我们现在所做的把传统的东西用现代的方法提取,这个过程就是中药现代化的过程。我觉得结果很重要,而不是开始就设定一个框子,说哪个是现代化,哪个不是。也没有必要打着现代化的幌子,为了中药现代化而现代化。主要就是看最后做出的东西是否更安全更有效,是否有利于药物发展,是否利于人民健康,别的都不重要。所以无谓的争论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就应该有一种务实的态度。”
, 百拇医药
    而王峥涛则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现在需要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加强规范性。”

    对于现在的状态,叶文才笑着说很满意,“生活已经安定,吃饭钱也够了,就想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我是个挺乐观的人,挺享受这个工作的过程,从来不知道失眠是什么感觉,所以心宽体胖。”

    “我还是更倾向静下心来做做科研,但现在管理者的角色更多一些,有些身不由己。现在稍感遗憾的是,与带的学生交流的机会都不太多,对他们做的还不够好。”王峥涛坦言。

    说起那一代人的共性,叶文才总结说:“我们这一代人事业心都比较强,对事业上的追求比较高,能够静下心来做点事,对别的东西倒看得不重。而现在的人相对比较浮躁,这个时代是这样。其实不是没诱惑,永远都有诱惑。但总要坚持一些东西。”

    个人档案:

    叶文才,1983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中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一级特聘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及江苏省333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入选者,200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地奥)中药奖三等奖获得者,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等杂志编委,欧洲肿瘤研究学会(EACR)等学会会员。

    王峥涛,1989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发表过众多优秀学术论文,编写和主编了多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专著。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8)。, 百拇医药(康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