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6年第19期
编号:11293352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年第19期
     【关键词】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心理干预

     1临床资料

    200303/200510,我们对52(男29,女23)例老年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平均年龄65.5(57~74)岁. 采用德国贵森尤斯生产的4008B和4008A机进行治疗,选用聚讽膜透析器,常规每周透析两次,血流100~200 mL/min. 5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别于入院后3 d内(干预前)及常规血透后2 mo(干预后),使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测表(SAS)调查,共20个项目.按症状出现频率评分分为4个等级,依次评粗分为1,2,3,4,将总粗分经过公式Y=int(1.25X)转换,得出标准分. SAS﹥50分,SDS﹥53分提示有焦虑、抑郁状态. 干预内容包括:①提供热情服务,尊重老年人;②提供环境支持;③建立良好长久的护患关系;④做好信息支持;⑤指导患者的自我护理. 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47±8) vs (30±8)]及SDS评分[(48±9) vs (31±9)]有显著性差异(P<0.05), 提示经过心理干预老年血透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得到改善.

     2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及血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提高,老年血液透析人群呈递增趋势.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除了具有血液透析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特征外,还具有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如失落、孤独、固执违拗、自卑、内疚等. 心理干预可以调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变医患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即由“主动—被动”型改为“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型,由于大多数医疗活动是医患双方的共同事务,患者理应成为医疗活动的积极合作者、参与者,同医护工作者共同为战胜疾病负责. 大多数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更可能有充分的动机与方法实施或配合医护人员的活动. 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自卑、孤独、绝望、内疚等心理状态,并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血透的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编辑井晓梅, http://www.100md.com(王军辉,关青,王利群,董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