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1292661
薪火相传说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5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刘燕玲 来源:《健康报》2006-11-8报道

    在当代人感叹不了解中医的同时,也遗憾像施今墨、蒲辅周那样药到病除的名中医已经凤毛麟角,以至于怀疑到了中医的疗效。这是怎样造成的?很多关心中医事业的有识之士首先将其归结于中医教育的失败。说白了就是中医教育已严重背离了传统而走向“西化”。

    人才培养是事业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中医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成功的中医药教育。然而,近些年对中医教育的批评却不绝于耳,甚至“上书”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邓铁涛等著名老中医一再大声疾呼:“如此发展下去,要不了20年,真正的中医中药将不复存在,如果中医药消亡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一个大本生等于两个中专生

    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一位教授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他的21位研究生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很少在中医上下工夫,甚至连《本草纲目》的《序》都念不懂。“这样的中医高级人才已经没有多少中医味道了,待他们成为教授、博导之后,再教出来的学生还是中医吗?”
, http://www.100md.com
    “近十几年,在全国范围‘中医西化’、‘中医现代化’大潮冲击下,中医教育滑坡越来越厉害。某中医药大学中医课时还不如西医课时多,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占了近1/3,中医经典课被一减再减,几乎成了西医院校。”全国中医理论研究会会长冷方南教授说。

    据北京中医医院的吉良晨教授介绍,该院建院之初,各科主任都是中医,都以纯中医治病,也是疗效最高的时期。他认为,传统的师带徒是培养中医最好的方法,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而现在大学本科教育真正用于学习中医的时间5年中也就有一半,学生毕业后连号脉都不会,不会开汤药只会开西药。

    在调查了中医教育的现状后,“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认为:我国中医院校每年培养成千上万名学生,但真正的中医不多。根本原因就是中医教育严重西化,传统中医文化与中医技能被轻视。具体来说,中医院校学生古汉语训练不够,许多学生看不懂中医古籍;在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程几乎相等;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是必考课,中医四大经典反而成了不用考的选修课;在技能培养上,西医的实验课不少,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等训练不到位,炮制等中医特色技能在消失;毕业时,许多学生缺乏中医思维,更不会以此来看病,一些学生自己就看不起或不相信中医。“这样的中医大学生既不能当中医,又不能当西医,只是两个中专生,毕业后很多人改行。”该课题组组长贾谦研究员认为,中医教育已到了不改就会动摇中医根基的严重程度。
, 百拇医药
    中医“基因工程”浮出水面

    前不久,历来重视中医传统教育并因数年前首办“中医少年班”而蜚声全国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又力排众议创办了“传统型中医”本硕连读班,此举很快在全国中医界引起极大关注。说到动机,该校校长王新陆教授说:“现代社会急需培养一批掌握中医理论精髓、会看疑难病的传统型中医,为中医留下命脉!”

    王新陆校长认为,我们现在所缺的不是懂科研的现代化中医,而是中医功底深厚、能完整传承中医理论和技能的传统型中医,这是中医的“基因工程”,必须及早进行,否则一步步蜕变,再想继承都来不及了!

    去年开始,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始了被称为“中医基因工程”传统型中医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这个班淡化外语和西医,强化中医基本功、中医经典和中医技能的教育,实行名师带徒的导师制。说白了就是不考外语,不要求会开西药,但要学会中医、针灸、推拿、看病、认药、炮制等十八般武艺。
, http://www.100md.com
    招生通知公布后,立刻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在500名应届生中,有近百人报考仅招收20人的传统班!考上了传统班的靳鹏超同学对记者说:“我从小就喜欢中医,喜欢传统文化,本来就觉得学中医没必要把那么多的时间花费在背英语上,所以这次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我们想多学点中医,还主动要求老师开《周易》、‘五运六气’等一般中医院校不开的课程呢。”

    传统型中医教育的喜与忧

    传统型中医班与一般大学的课程有何不同?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振宁教授介绍,这个班的目标是培养能熟读中医经典,系统扎实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具备熟练运用传统理法方药诊疗中医各科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能力,有较强自学能力并富有创新意识的传统型中医高级人才。课程设置上,以中医执业考试内容为主线,只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基本的西医诊断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如化验单、心电图、CT等。其他西医课程采取选修或自学的方式;外语必修课仅开设专业英语,将大学英语列为选修课。同时,强调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年即建立借鉴师承教育模式的导师制,每周临床见习两次,而一般中医院校入学三年半时才开设临床课,四年半后才开始见习、实习。该班的学生中医、针灸、正骨、妇科、炮制等各个学科都要学,都要会,而不是像其他中医院校那样,一进校就分专业,一划定专业就定终身。该校的中医与西医课时之比也令人耳目一新:4:1,而不是一般院校的基本对半开。学校还新开设了15门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如《易经概要》、《四书概要》、《老庄通论》、《考古发现与中医学》、《说文解字》等。
, 百拇医药
    负责这个班的基础医学院书记、博士生导师姜建国介绍说,这个班可以说是全国28所高等中医院校中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医方向班。“7年下来,英语、计算机、西医课程可省下400多个课时,放到强化中医学习上,学生能多学不少中医的‘真经’。另外,学校为这个班配备了10位博导,每人负责轮流为两名学生面对面地授课,让学生能在博采众长的同时,继承导师的独到经验。”

    一位叫丁小的同学认为自己能走进传统班“很幸运”,但她也流露出了不少人的担心:“英语、西医学得少,以后我们如果再深造怎么办?到大医院工作或职称晋升会不会受影响?”

    他们的忧虑是有根据的。中医教育与在此之后的一系列从业实践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哪一个链条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线。目前对中医学以及对中医人员的有关政策都套用了对待西医的办法,比如用西医的评价标准评判中医的疗效、用与考西医大同小异的办法考核中医、中医的特色技术定价太低等,这些绕不开的问题都逼得中医不得不走向“西化”。所以,上游的中医教育改革必须与下游的中医政策配套,二者相辅相成,否则,难免功亏一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