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18期
编号:11305812
配药与输液液体微粒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8期
     采用微粒检查法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调查,证实了不同次数、不同粗细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有相关性。由于终端滤器滤除微粒的不完全性,提示护士配药时应选用合适口径的注射针头并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但也正因如此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反正有终端滤器阻止微粒进入人体,而对微粒的危害放松了警惕。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过不安全,提示人们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的污染。为此,我们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了调查,证实了不同次数与不同粗细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有相关性,提示在配药时,应尽量避免人为的输液液体微粒污染,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1.1 穿刺次数的影响 取500 ml注射生理盐水15瓶,每5瓶1组。在净化工作台中,按无菌操作去除铝盖,拔去胶塞,倒取一定量,按药典方法测定≥25 μm,≥10 μm的微粒数。然后立即塞好瓶塞,分别用16号注射针头常规穿刺。对甲、乙、丙组每瓶分别穿刺5、10、15次。对穿刺后的药液测定≥25 μm,≥10 μm的微粒数。

    1.2 针头口径的影响 取500 ml注射生理盐水20瓶,每10瓶1组。分别以7号、16号注射针头对各组每瓶胶塞穿刺10次。对穿刺后的药液测定≥25 μm,≥10 μm的微粒数。

     2 结果

    见表1、表2。表明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多和穿刺针口径的增大,微粒数增多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3 讨论

    经穿刺后的输液中微粒数均有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不同穿刺次数对输液微粒的增加数量差异有显著性,增加数量与穿刺次数成正比。不同粗细的穿刺针头,对输液微粒增加的数量差异亦具显著性。增加数量与针头口径大小成正比。表1 不同穿刺次数后的微粒数 表2 不同粗细针头穿刺前后的微粒数 配药对胶塞的穿刺是输液微粒数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国产终端滤器对10~25 μm的微粒平均滤除率为58.5%,对≥10 μm的微粒平均滤除率为85.7%[1]。当反复穿刺及用较粗针头穿刺,均可使输液中的微粒数显著增加,由于终端滤器作用的不完全性,这些微粒就会相当程度地进入人体,造成危害。为避免配药时造成微粒污染,护士在配药时应尽量用合适口径的注射针头并且做到一次穿刺。由于护士配药液时工作量大,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选择7号针头加药,则可选择8~9号注射针头,尽量避免采用16号粗针头。

    输液液体的微粒污染,除来源于药物本身(特别是抗生素)、玻璃碎屑外,很大部分来自胶塞,胶塞质量优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故建议药品生产部门应选用优质胶塞,以减少微粒脱落。

    [参考文献]

    1 薛澄一.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的危害及福音.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9(4):185.

    作者单位: 300350 天津,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

    (编辑:周 蕊), 百拇医药(李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