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306976
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康复组除一般护理外,同时早期实施系统的、规范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结果 康复组患者入院后30d Fugl~Meyer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实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康复 早期干预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急骤,变化快,病情重,致残率高。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病残率为75%,其中40%为重残[1],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2]。我科自2002年11月~2004年3月对8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02年11月~2004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5例,经头颅CT扫描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85例患者均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65±6.48)岁,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14±7.13)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的同时早期实施下列康复治疗。

    1.2.1 早期干预法

    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程度,分别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内容包括:1)体位保持:采取患侧与健侧卧位交替,正确摆放肢体,防止患肢关节脱位变形;2)关节活动度训练: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协助病人做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被动运动;3)肌力功能恢复训练:以被动或主动的训练,指导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分别对肩、肘、腕关节做屈伸运动,反馈地刺激中枢,同时增强肌力;4)平衡训练:进行坐位、跪位、立位及步行中的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5)复合动作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上下肢协调运动及以日常生活作为核心的实用动作训练,如:穿脱衣服、洗漱、进食等。

    1.2.2 心理干预法

    患者在患病早期,由于突然成为偏瘫不久,仍处于坚决否认病情,情绪急躁阶段,此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耐心诱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并加强有关知识宣教,说明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以及运动训练对功能康复的重要意义;举恢复好的病人实例,用现身说法教育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护理。

    1.3 康复评定

    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价法[3],评测两组运动功能康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十分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30天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入院第1d与第30d 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比较(略)

     3 讨论

    3.1 早期康复的意义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缺血病灶中心、完全性缺血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性改变。药物治疗的任务仅仅在于挽救坏死灶周围的功能受损的缺血组织,通过降低脑水肿,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侧肢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故一般的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完全坏死的脑细胞已不可能恢复功能,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有限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肢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4]。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痉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

    3.2 早期康复时机

    从表中显示康复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一般认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h,而无脑水肿征象患者发病第1天应开始[5]。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开始的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持续时间关系不大[6]。

    3.3 心理干预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不仅包括肢体功能的康复,而且还包括对患者心理护理。因脑血管意外具有发病突然,病情重,病程长,致残率高,功能恢复缓慢等特点,病人常会产生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病人的不良心理影响病人的康复,对康复治疗极为不利[7]。对此类患者我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使之在治疗过程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主动、积极配合训练,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0-347

    [2]高少茹,林惠卿,林秀兰.卧位护理在偏瘫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7

    [3]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9-85

    [4]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393

    [5]王喜全,张京.急性脑血管偏瘫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

    [6]Ottenbacher KJ,Jannell S.The resules of clinical trin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J].Achieves of Neurology,1996,50:37-44

    [7]张小燕,张振路,吴婉玲,等.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3(5):4-5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廖秋雄 符可文 张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