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1865
2006,药店退市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1.29
2006,药店退市秀

     (林毅燕 制图)

    2006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天津产权交易所,长沙金沙大药房在挂牌一个多月后迎来了第一个买家——千金大药房。作为白沙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金沙大药房曾被寄予厚望,但经营6年之后,原先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金沙大药房仅以130万的盈余卖出(即成交价为1130万元)。

    原本为业界翘首企盼的大型并购并没有在2006年上演好戏。复星入主国药集团时上千家门店拢入怀中的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今年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重温,有的只是一些苦涩的经历——6月初,昆药集团将旗下昆明颐康大药房整体转让给鸿翔集团,标志着昆药集团正式退出药品零售业;8月至10月,三九医药(000999)旗下药店几经拍卖,终于以400万元委身于北海太合经贸有限责任公司;9月,太极集团剥离北京连锁大药房桐君阁,借此退出北京医药零售市场……

    对此,有媒体惊呼“知名商家败走医药零售业”;也有人反思,这样的趋势是否正说明药品零售业的集中度在提高,而且资源正朝更具优势、更专业的企业集聚。
, http://www.100md.com
    放眼全国,

    却无法辐射到全国

    2002年5月,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北京桐君阁大药房正式开业。为了迅速打开北京市场,太极集团与重庆桐君阁共同出资达5000万元。其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经营品种5000余个,成为当时王府井大街上规模最大的药店。对此,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该公司花这么大的力气建设北京桐君阁大药房,看重的不仅是药店的商业价值,更着眼于其带来的无形资产效应。而当时太极集团的规划是,借桐君阁药店铺设北京药品零售连锁网络。

    然而,时隔4年,距离桐君阁总部过于遥远的北京分店一直没能为其打开局面。有业内人士分析,相对于桐君阁庞大的总部体系来说,北京分店“孤军奋战”的时间过长,是其失利的关键原因。目前,重庆桐君阁在川渝市场拥有4600余家连锁药店,其中直营店329家,加盟店达4314家(其中部分为药柜)。与之相比,北京市场的一家单店不免显得势单力薄。对此,重庆桐君阁相关负责人也坦承,北京桐君阁大药房作为单店经营,因其物流半径过大,导致运营成本高,缺乏规模和成本优势,盈利能力远远不如重庆,无法起到辐射作用。
, 百拇医药
    8月底,太极集团将原北京桐君阁大药房以5000万元售出,并且取消了北京太极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的投资,这意味着桐君阁基本上退出了北京市场。

    据了解,自撤出北京之后,桐君阁方面宣布全面收缩“战线”,5年之内不再扩张,主攻川渝两地,重点发展西南地区的业务。

    而三九药店品牌的陨落更让人扼腕痛惜。三九最初的设想是建立万家连锁,先在各地选择合作对象,然后以一个中心店为核心发展卫星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对当地情况不熟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合作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相反出现了不少的产权纠纷,门店效益普遍较差。随着三九集团清欠,长期无法带来效益的三九药店毫无选择,只剩被剥离出卖一条路可走。

    背靠大树,

    也有靠不住的一天

    1995年,白沙集团投资成立了湖南金沙药业公司,下辖药品批发公司、珠海金沙制药有限公司及金沙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做药曾经是白沙集团多元化经营的一大策略,但带来的效益却不尽人意,早几年,其批发及制药部分早已悉数卖掉,金沙药房是其可以出售的最后一块资产。
, 百拇医药
    作为湖南较早的品牌零售连锁企业,金沙大药房曾经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早期布点合理,相当一部分明星门店业绩骄人。但作为平价药房的发源地之一,2003年平价药房在长沙异军突起,金沙原有的零售市场份额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新兴的零售企业蚕食。老百姓大药房的迅速成长,迫使金沙逐步退守到社区,并且调整价格与之抗衡,号称“平价自选”。有传闻说,2003年,白沙集团又追加了1000万元的投资进入金沙大药房,但是所起作用相当有限。2005年,金沙大药房放手一搏,寄希望于通过门店的PTO改造扭转困局,提高盈利能力,旗下多达10家门店改造为PTO加盟店。

    但金沙背靠的“大树”白沙集团却等不及其转变了。2003年开始,国家对于烟草行业的投资规定开始转向,提出要做强主业,要求烟草企业逐步减少对非烟产业的资金投入,并最终退出。金沙大药房的长期亏损也迫使白沙集团谋求脱身。

    自2005年开始,关于金沙被收购的传闻就不绝于耳——2005年3月,来自深圳的海王星辰与金沙大药房秘密接洽,并达成全额收购协议。传闻海王星辰准备保留金沙原有的管理人员及招牌,并派员进入金沙做培训工作。但这一计划随着海王星辰高层的变动(总经理钱舜尧离职),再也没了下文。今年又闻舒普玛(中国)公司以及湖南本土企业九芝堂有意对其进行收购,期间,金沙的内部人士甚至高调宣布,未来的合作者将是舒普玛。谁料最后,金沙大药房在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月余,出手摘牌的是千金大药房和九芝堂,而到了出价阶段,只剩千金大药房一家。
, 百拇医药
    事实上,由于背靠白沙集团,金沙大药房确实拥有其他竞争对手不具备的资金优势,但在经营管理上,白沙的发展策略对于金沙来说并无帮助。虽然金沙早期得益于雄厚的资金实力,在竞争不够充分的条件下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与众多新生平价药房竞争起来,并没有出奇制胜的绝招,药价上的跟风反而拖垮了企业。

    与金沙情况相似的是昆药集团下属的颐康大药房,其不同之处在于,昆药切入市场,靠的是打价格战。2000年,昆药在昆明市大观楼附近开办颐康大药房,业内人士称,昆药有批发优势,往往只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几个点就成为零售价,一时间市民无不追捧。将昆药挑起的这场价格战变成自己的发展机遇的,正是此次颐康大药房的收购者一心堂,其在颐康大药房附近开办了福字堂(后改名为一心堂),与颐康打起价格战。紧接着,一心堂迅速布点,开设了相当数量的中小规模药店,走近市民,走进社区,并与诊所携手。在竞争者众多的昆明市场上,一心堂凭借规模和价格优势,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在短短几年间发展了100多家门店,盈利能力让人不可小觑。而颐康大药房在打响价格战之后,过于倚靠昆药的资源,没能及时作出调整。随着昆药扭亏压力的增大,颐康大药房只好将5家门店送到一心堂门下。

    颐康、三九、金沙,这几家连锁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开始高调进入市场,取得“开门红”,但随着市场竞争渐趋激烈,因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致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在背后实力雄厚的“大树”或遇财政危机、或因政策原因无心恋战的情况下,无力回春。这或许正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令人感兴趣的是,资源流入了更加专业、更愿意增加投入的买家手里,又或许,这对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 http://www.100md.com(江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