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45期
编号:11308334
我国心脏电生理技术不断发展——第17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电生理会议精彩回眸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3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45期
我国心脏电生理技术不断发展——第17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电生理会议精彩回眸

     作为第17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重要内容之一的电生理会场内容新颖,名家荟萃,在此与大家共飨电生理会的精彩内容。

    电生理的培训课程历来均深受参会代表的欢迎,与往届以室上速射频消融为培训重点不同,今年的培训课程突出了房颤导管消融这一主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多数地市级医院已经可以开展室上速的射频消融,在某些大的电生理中心室上速的射频消融病例已经减少。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导管消融已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因此本届大会的电生理培训课程的内容紧随学科发展的需要,着力进行房颤导管消融的培训,以利于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的普及。参加授课的资深学者均为活跃在我国房颤导管消融一线的中青年专家,授课的内容涵盖房颤导管消融术前、术后的处理以及导管消融的实用操作技术。

    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刘兴鹏医师进行了“如何选择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的报告,刘医师指出根据ACC/AHA/ESC 2006年房颤指南,导管消融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阵发性房颤的推荐治疗,在持续性房颤中如果药物控制心室率患者仍有症状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建议导管消融治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孙英贤教授关于左房、肺静脉解剖的授课使与会医师对左房、肺静脉形态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起到良好的铺垫。
, 百拇医药
    上海胸科医院刘旭教授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向与会医师介绍了3D系统指导下房颤消融技巧,刘教授对左房的三维重建、肺静脉前庭的确定、肺静脉Gap的处理等细节均予详细的讲解。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左房食管瘘是房颤导管消融的严重并发症。

    北京阜外医院马坚教授的报告使参会医师认识到正确的导管操作,合理的消融能量的选择以及对解剖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有助于预防导管消融并发症的发生。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抗凝治疗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非常必要的。上海中山医院刘少稳教授介绍了围术期的处理和术后随访。通过培训课程的学习,很多医师感到房颤导管消融并非难不可攀,实用、细致、全面的房颤导管消融培训课程让与会医师对电生理的未来充满信心。

    房颤是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次大会就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指出华法林是可以普及应用并有效预防房颤卒中的主要措施,但是应用比例很低。导管消融对卒中预防的价值虽然还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但是是针对房颤全部危害的治疗措施。华法林和导管消融不是对立的,而是房颤治疗的有机组合。
, 百拇医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注册研究的资料,对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高瞻远瞩的分析,并对ACC/AHA/ESC2006年房颤指南的导管消融的评价作了鞭辟入里的解读。黄教授的报告使与会医师深切体会到指南的微言大义,对于理解指南的精神有非常大的帮助。黄教授认为虽然最终导管消融定位于二线治疗,但是从指南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导管消融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后的推荐治疗,而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欠佳,实际上导管消融是房颤的一线治疗选择。

    广东心研所吴书林教授对ACC/AHA/ESC 2006年房颤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华法林的应用指征从严而导管消融的地位显著上升是新版指南最重要的变化。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在其“有关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的争议”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已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一致证明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慢性房颤导管消融均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并且导管消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在器质性心脏病、心衰、老年患者中导管消融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导管消融的实际适应人群将远超过指南的建议。但是目前我国房颤导管消融人才匮乏,加强医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 http://www.100md.com
    很多医师会问“房颤导管消融通过学习曲线容易吗?”马长生教授在其报告中分析了导管消融的主要技术如房间隔穿刺,左房三维重建,肺静脉前庭的确定,三维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肺静脉补点隔离以及并发症的处理。通过马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会医师对掌握导管消融技术信心倍增。

    来自德国汉堡的欧阳非凡医师展望了慢性房颤的射频消融前景,有研究显示导管消融对慢性房颤的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虽然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低于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而且需要多次消融,但是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目前已经具备了工作基础和技术的储备,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开展该项技术。

    室性心律失常、置入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为心律失常会场另一重要内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作了“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的报告,器质性心脏病、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T波电交替等指标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较有意义,对指导临床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很有帮助。
, 百拇医药
    北京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分析了我国病人心脏猝死的现状,指出我国尚无心脏性猝死发病率与分布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社区、院外预防心脏性猝死体系缺失,关于心脏性猝死患者预防规范化资料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在社区预防、院外紧急救治又与国外相差甚远,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可用的预防系统、技术严重不足,经费有限,我国需要有自己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治疗指南。ICD是目前最为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手段。

    北京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回顾了ICD治疗的重要临床试验,综述了多项指南中ICD的适应证,而目前我国ICD仅置入800余台,尚需进一步推广。北京阜外医院王方正教授阐释了生理性起搏的共识与建议。香港余卓文教授从CRT的原理,适应证的评价和指南对CRT的建议等方面总结了CRT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现状。

    美国心律学会(HRS)与GW-ICC联合论坛是长城会与国际著名学会联合办会的重要举措。HRS的专家介绍了电生理领域的进展。
, 百拇医药
    美国犹他州心血管研究所Day医师在“房颤导管消融进展”的报告中对房颤的机制、房颤导管消融各种策略、导管消融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导管消融能否成为一线治疗,Day医师认为由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正在进行的CABANA 将为此问题做出解答。该试验在100余家中心入选3000例患者,是一项比较导管消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抗凝作为一线治疗的死亡率的研究。美国爱荷华州Olshansky教授介绍了心衰器械治疗的进展,主要包括CRT和ICD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晕厥,但是目前晕厥的诊断与处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Mayo临床中心的Shen教授在对晕厥的诊断和分类进行总体介绍的同时,强调了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晕厥单元是综合多个临床部门的晕厥诊治体系,晕厥单元有利于提高晕厥的确诊率,减少晕厥的收入院率,但对晕厥的再次发生没有影响。这次电生理会议 本届长城会电生理会场体现了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重点和前沿问题,吸引了众多医师的参与,也体现出我国心血管电生理方面的高水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