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1650
生物医药:寻求快速发展后的盈利机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2.08
生物医药:寻求快速发展后的盈利机会

     生物医药产业经过35年的发展,企业的研发思路已从根本上受到颠覆,研发目标也从宽泛转为专注。生物医药市场虽然在快速成长,但整个生物医药行业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到目前仍未实现盈利,整个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如何扩大收益。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虽任重道远,但新一代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兴起,前景可期。

    自从1971年,Ron Cape和Peter Farley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Cetus后,生物医药产业从此拉开了发展的序幕。Cetus最初的研究使命包括使用基因工程菌制备酒精、疫苗和治疗用的蛋白质。该公司确信,成功的最好途径就是“去做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事情”。Cetus的这一愿景当时虽然得到了石油公司及酿酒公司的支持,但是这种宽泛的研发工作并未取得成效,因而引来了投资者对该公司“一切还停留在纸上”的运作方式的不满,最后造成了Cetus早期投资者的离去。这一变故催生了几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其中发展最快的是1976年创立的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和1980年创立的安进公司(Amgen),如今这两家公司已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技术企业。而cetus公司因其宽广的发展策略未能得以实现,最终被Chiron收购。
, 百拇医药
    国外生物医药发展快速

    行业总体盈利状况不佳

    不仅Cetus如此,甚至安进和基因技术公司这些第一代的生物技术公司都想满足市场的一切需求,开发的范围甚为宽广,涉足的领域包括人类治疗、人类诊断、动物保健和特殊化学品等等。但到了今天,你再也看不到一个被资助的生物公司宽泛地四处出击,而是更专注于某个专长领域的研发。

    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重组人胰岛素获得FDA批准上市后,生物医药市场以年增长率超过30%的速度迅速发展,而近年来,作为朝阳行业的整个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只有8%左右。2004年,全球生物医药的销售额约占整个医药行业10%的份额,达到550亿美元。生物医药不仅在医药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且在未来药物的研究开发中,生物医药也成为了医药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将生物医药列入了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规划。
, 百拇医药
    2005年,全球约有4203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16%为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中,美国公司占了约49%的份额。上市公司的平均员工数也仅有约300人,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在各国仍以相对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为主,还缺乏大型的跨国企业。生物医药企业中,除了安进、基因技术公司等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5年度,生物医药行业总体还没有实现盈利。

    经过35年发展的今天,生物医药企业已遍布全球。生物医药是典型的“三高一长”(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的高科技行业,资金、技术高度密集,这些特点造成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目前领先的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目前美国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研发最重要的国家,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医药品种都是在美国最先研究的(包括我国批准的而未获FDA批准的一类新药P53、表皮生长因子等);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药消费市场,2004年的销售份额约占了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50%(275亿美元)。
, 百拇医药
    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成功,与美国领先的基础研究、发达的融资体系及对原创性技术的专利保护是分不开的。美国领先的基础研究,使得很多原创性的重大发现基本能在国内完成,而强大的资金投入是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如安进、基因技术公司就是由风险投资者与一流科学家创立,在20多年的时间,这两个公司能从作坊式企业成长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制药公司,与多次的资本市场融资是分不开的。

    据统计,国外最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从成立到上市需要4年的时间,而从成立到首个产品销售需要8年时间,从成立到盈利需要10年时间(见表2)。而由于美国拥有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从而限制了其他企业的仿制,避免了恶性竞争,保证了这些原创性企业在耗费巨额资金及长达10年时间开发的新药获得足够的收益。

    国内企业亟待做大做强

    创新研发之路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六大生物制品所相继成立,目前已经发展成了主要的疫苗、血液制品制造商。而这六大研究所更像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这与国外专注于重组技术平台的生物技术公司(如安进、基因技术等)相比,无论是机制、研发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 百拇医药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生物技术公司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主要以深圳科兴、沈阳三生等为代表。90年代,生物技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这些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一代生物医药“掘金者”。特别是自从1989年由科兴生产的我国第一个生物技术药物——干扰素批准上市后,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国产重组类药物超过20个,尽管这仍远低于美国上市的重组类药物数目。

    目前国内的生物公司还相当弱小,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

    国内的第一代生物技术公司主要是仿制国外已上市及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品种,科研力量薄弱。国内生物医药与整个医药行业一样,大多数为仿制品种,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专利保护,造成生物医药行业中一个品种有10多家甚至二三十家生产的现象,产能严重过剩,最终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赢利能力低下,不能形成良性发展。国内除了最初二三个产品能最先上市的企业可以盈利外,多数企业很难获得50%的毛利率(国外生物制药行业企业毛利率约为80%),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 百拇医药
    在研发投入方面,由于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科研力量薄弱,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少数达到3%,而在国外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往往占到销售收入的15%~20%。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创新能力低下,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基本都是仿制品。但即便是仿制,也并不成功。

    目前,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产品有16个,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6个,另有2个品种还处于申报阶段。这16个产品中有11个是采用复杂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技术平台,4个使用简单的大肠杆菌或酵母表达技术平台,1个使用生化提取技术。而我国实现产业化的品种几乎都是使用酵母、大肠杆菌这一简单的技术平台。由于国内还未解决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技术瓶颈,所以使得众多的生物技术产品未能实现国产化。

    就在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之际,国外生物医药企业正积极地通过进口注册(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或者采取从国外母公司进口原料在国内分装销售的形式(如诺和诺德销售的胰岛素、巴斯德销售的流感疫苗等)进入国内市场。由于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需要高技能熟练人才,生产污染少,而且在发达国家生产的成本与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成本差距不大,因此,国外企业基本上没有像原料药产业那样,将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造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 百拇医药
    另外,生物医药的制造涉及到核心技术,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往往保守生产秘密,控制核心技术外泄,如诺和诺德,进入中国已经10多年,但是并未将胰岛素生产工艺带到中国,只是在中国进行分装、销售。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加强了领先技术对其他国家转让的控制,如不允许将多种细胞带出美国等。由此可见,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不能期盼国外的帮助,只能立足于自身的研发,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开发耗资巨大,周期漫长,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即使是中小企业板上市,对净资产、总收入与盈利均有要求,而生物医药行业又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因此造成了这些企业在产品还未实现盈利之前,可能就已经倒闭了。

    内部环境逐步改善

    生物医药成长可期

    通过国外与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原创性研究及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美国,这两方面的短板,使得国内的生物医药陷入了低水平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的泥潭。这样的环境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中小企业成长尤为不利,也正是国内第一代生物医药企业未能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创新,是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生物技术企业的价值所在,只有创新,才赋予了生物技术企业广阔的前景。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生物医药整个行业还未能实现盈利的情形下,资本仍不断地涌入到这一具有光明前景的行业,寻找着下一个安进和基因技术公司。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加大投入,生物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频频亮相。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地,由于科研院所经费较充足,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逐渐减小,而且由于技术人才聚集,形成了研发水平较高的良好环境。

    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与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带类似的依托国内一流高校及研究所的生物医药产业群落。另外,北京、上海的资本市场相对发达,企业及项目融资比其他城市容易,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更容易成长,特别是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较快,投资能力大增,资金短缺已不再成为问题,只要开发项目有良好前景,往往能吸引到大量的投资。据统计,北京、上海企业申请及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医药品种都大大领先于其他地区。在这几个地区,正在形成国内新一代的生物医药企业,与过去以仿制为主的第一代公司不同,他们更专注于技术的创新以及国产化技术平台的建立,并能更熟练地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而且由于技术有优势,往往能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专注于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的上海中信国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产业化基地,该公司投资已超过10亿元,在临床阶段及临床前研究阶段的项目超过10个,今后其很有可能成为突破国内单抗药物产业化瓶颈的领先企业。这些新一代生物技术公司的成长,代表着国内生物医药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会为国内的生物医药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 百拇医药
    表3 全球主要生物技术产品国产化情况(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通用名

    α,β EPO

    α,β干扰素

    胰岛素

    G-CSF

    Rituximab

    Etanercept

    Infliximab

    人生长激素

    Trastuzymab

    Palivizumab
, http://www.100md.com
    FSH

    葡糖脑苷脂酶

    Adalimuzab

    凝血因子VII

    肉毒素

    Bevacizumab

    品牌

    Epogen,NeoRecormon,Eprex, Procrit,Aranesp ,Epogin,

    PEG Intron,Pegasys,Avonex,Rebif,Betaseron

    Novolin,humalin,humalog, novolog,lantus*
, http://www.100md.com
    Neupogen,Neulasta

    Rituxan

    Enbrel

    Remicade

    Serostim,Saizen,Humatrope,Protopin,Neutropin

    Herceptin

    Synagis

    Gonal F,Follistim

    Cerezyme,Ceradase

    Humira

    Novo seven
, http://www.100md.com
    Botox

    Avastin

    适应症

    贫血

    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症

    糖尿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淋巴瘤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侏儒症

    乳腺癌

    先天性心脏病
, 百拇医药
    不孕

    Gaucher症

    类风湿关节炎

    血友病

    皱纹

    直肠癌

    销售额

    118

    68

    65

    30

    28

    26
, 百拇医药
    21

    18

    13

    9.5

    9.5

    8.8

    8.5

    7.6

    7.0

    5.5

    国产化

    16家申报、生产

    约20家生产
, 百拇医药
    6家申报、生产

    18家申报、生产

    临床研究

    1家生产

    未国产化

    5家申报、生产

    2家申报

    未国产化

    未国产化

    未国产化

    未国产化

    未国产化

    1家生产
, http://www.100md.com
    未国产化

    技术平台

    CHO

    E.Coli/Cho

    E.coli/yeast

    E.coli

    CHO

    CHO

    NSO

    E.coli/Mouse

    C127

    CHO

    CHO
, 百拇医药
    CHO

    CHO

    CHO

    BHK

    生化提取

    CHO

    表1 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企业扫描

    上市公司相关数据

    收入(百万美元)

    R&D支出(百万美元)

    净利润(净亏)

    公司数目
, http://www.100md.com
    上市公司

    私营公司

    上市及私营公司总数

    全球

    63,156

    20,415

    (4,388)

    671

    3,532

    4,203

    美国

    47,790

    15,979
, http://www.100md.com
    (2,128)

    329

    1,086

    1,415

    欧洲

    9,781

    3,272

    (1,943)

    122

    1,491

    1,613

    加拿大

    2,584
, 百拇医药
    852

    (324)

    81

    378

    459

    亚太区

    3,002

    312

    7

    139

    577

    716

    表2 最成功生物医药公司的发展里程碑
, 百拇医药
    公司

    安进

    Biogen

    Cephalon

    Chiron

    基因技术

    Genzyme

    Gilead

    Idec*

    MedImmune

    成立

    1980

    1978
, 百拇医药
    1987

    1981

    1976

    1981

    1987

    1986

    1988

    上市

    1983

    1983

    1991

    1983

    1980
, http://www.100md.com
    1986

    1992

    1991

    1991

    成立到

    上市

    3

    5

    4

    2

    4

    5

    5

    5
, 百拇医药
    3

    上市到

    盈利

    3

    6

    10

    7

    --

    5

    10

    7

    7

    产品

    EPO
, http://www.100md.com
    α-干扰素

    Modafinil

    乙肝疫苗、丙肝诊断试剂

    重组胰岛素

    Clindamycin

    Cidofovir

    Rituximab

    CMV 免疫球蛋白

    首个产

    品销售

    1989

    1989
, 百拇医药
    1999

    1989

    1982

    1988

    1996

    1997

    1991

    成立到首个

    产品销售

    9

    11

    12

    8
, 百拇医药
    6

    7

    9

    11

    3

    首次

    盈利

    1986

    1989

    2001

    1990

    1979

    1991

, 百拇医药     2002

    1998

    1998

    成立到首

    次盈利

    6

    11

    14

    9

    3

    10

    15

    12

    10
, 百拇医药
    成立到上市平均年限

    上市后到盈利平均年限

    成立到首个产品销售平均年限

    成立到盈利平均年限

    注:(1)Biogen与Idec于2003年合并

    (2)基因技术公司将重组胰岛素授权给礼来公司

    (3)来源:Pharma development in Finland today and 2015

    4

    7

    8

    10

    来源:Ernst & Young

    来源:(1)该表通用名、品牌、适应症、销售额来源于IMS MIDAS 02/2005,销售额数据为2004年数据;Lantus数据遗漏,Lantus来源于赛诺菲巴斯德2004年报;

    (2)国产化状况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百拇医药(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朝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