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315575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自身免疫病,,],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自身免疫病,1MSC的来源、表型和生长特性,2MSC的免疫调节特点,3MSC的免疫调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病

    自Friedenstein等[1]1976年报道了骨髓中存在 克隆性生长的基质细胞以来,关于基质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1991年Caplan[2]正式将这类细胞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间充 质干细胞目前有多种名称,如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mal stem cell)[3],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3],多功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MAPC)[4],中胚层祖细胞(mesoder-mal progenitor cell,MPC)[5]。至今命名仍有争议。 1999年Pittenger[6]等将骨髓单个细胞贴壁培养形成 集落,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诱导其分化为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肌腱细胞等多种细胞,说明MSC是不同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研究业已表明,MSC不仅具有支持造血的作用[7],如在HSCs移植的同时输入MSC,有助于HSCs的植入,并能促进患者的造血重建。此外,近年发现MSC对机体免疫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如对异体免疫应答具有负调节作用[8]。本文就MSC对免疫调节的影响及其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1 MSC的来源、表型和生长特性

    1.1 MSC的来源

    目前已从多物种多组织中分离培养出MSC,其中大部分来源于骨髓 [9],也有其他来源,如人脂肪 组织 [10]、牙髓[11] 、胎盘 [12]、肌肉[13]、胎儿肝脏[14]等也可分离培养出MSC。分离成功的关键依赖其贴 壁能力,目前对MSC的分离、培养、鉴定已较为成熟。

    1.2 MSC的表型

    存在争议,Simmons[15]等报道了针对骨髓MSC的第一个抗体stro-1。目前比较公认的MSC培养后 表型为SH2+,SH3+,SH4+。MSC还表达许多粘附分子,其中参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包括VCAM-1、ICAM-1、LFA-3。

    1.3 生长特性

    骨髓中MSC的数量约为2~5个/104~105单个核细胞,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8]。体外培养时 MSC的倍增时间、传代能力及分化潜能与细胞接种的密度有关[16]。传至20~25代时,MSC分化潜能降低并发生衰老凋亡[5] 。

     2 MSC的免疫调节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5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