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46400
化妆品成分复杂 安全尚有隐患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2.18
     近年来,化妆品在帮助爱美女性装点美丽的同时,其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成分,也逐渐引起业界对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而对名牌化妆品的信任危机,更是再一次提醒消费者关注美丽背后的安全隐患。

    ■多样成分不利健康

    随着化妆品、护肤品的种类和功能不断增加,对于每天在脸上涂抹几十种化学物质的女性来说,安全问题变得极为重要。面对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名牌产品。但事实上,所有的化妆品都含有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而且许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

    卫生部发布的2005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表明,化妆品不良反应共涉及2295种化妆品,其中不乏进口名牌产品。由于化妆品种类日趋繁多,成分日趋复杂,因使用化妆品引起的各类皮肤不良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光敏反应、色素沉着、痤疮、唇炎等,也呈上升趋势。

    据分析,化妆品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原料导致的过敏反应或刺激反应、卫生不合格导致的皮肤感染等问题。产品说明书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造成消费者选择化妆品不当或使用不当,也是导致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有关专家指出,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晓化妆品原料的复杂和多样。研究表明,女性每日“例行公事”的化妆,会使用175种左右的化学物质,长期累积可能使其中的有害成分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保湿霜、润肤露中含有的羟基苯甲酸酯,可能诱发乳腺癌、皮炎等;洗发水中含有的十二烷醇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起泡成分,会刺激皮肤。

    无论多么昂贵的化妆品,或是号称纯天然的护肤品,都含或多或少的人工化学成分,都会影响皮肤正常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有害成分更是对人的皮肤产生看不见的破坏作用。矿物油脂、香料、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乳化剂、焦油系列色素、避光剂等,有的具有直接刺激性;有的是致敏源,能引起接触过敏性皮炎;有的含有类固醇激素,导致皮肤色素改变;有的内含重金属(如铅、砷、汞等),会引起慢性中毒。

    如今很多的皮肤保养品都声称具备美白、祛斑、抗皱功能,而由于添加特殊功能成分,具有特殊功用的化妆品更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雷区”。
, 百拇医药
    ■标识、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植物草本精华”、“天然保湿因子NMF”、“Energy-Move动感亮彩精华”、“矿泉活性成分”、“天然矿物质”……这些在化妆品广告宣传中屡见不鲜的华丽词藻,不但让普通消费者如坠云雾,就是很多化妆品业内人士也说不清这些成分究竟是什么,安全性如何。

    美国一个名为“环保工作小组”的独立机构曾对美国境内销售的7500种个人护理产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产品中99%的原料成分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安全检验。为此,美国FDA要求美国境内的化妆品生产商在产品包装上注明“警告——该产品未经安全鉴定”字样,否则将受到查处。

    随着化妆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原料成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对其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欧盟、美国、韩国等,都对化妆品实行了全成分标注。这种做法一是为保证消费者对产品成分的知情权;二是便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 http://www.100md.com
    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这样的标识制度。在美国或欧盟的标准里,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原料的范围比我国大,同时,相关机构对新使用的原料也会进行动态管理。而我国主要是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只需在产品标识中注明部分特定原料。

    要消费者一一弄清所有化妆品的成分并不现实,因此,化妆品检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国家机构,但我国的化妆品安全标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实行的是原料评价,规定不能使用什么成分,而我国尚未实施对相关原料的检测,实行的还是产品评价,这就在化妆品的生产源头上留下了隐患。

    另外,由于缺乏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等检测实验数据矫娴募际踔С郑?br>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国内及进口化妆品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被严重削弱,致使国内化妆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

    与美国的监管制度相比,我国对化妆品市场监管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制度,对化妆品行业实施的是准入监管,即对所有的化妆品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外加卫生许可证管理,企业“进门”比较难,而一旦进入,则缺乏必要的约束。这给化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欧美国家对化妆品企业实行自律原则,如欧盟国家只要求企业注册登记,产品质量由企业自行掌握,而对化妆品的成分有明确限制;产品和原料均不需注册,但在产品外包装上要标明成分。美国的化妆品企业和产品均不需要经过批准,但产品上市后,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如果产品有问题,就会受到FDA的严厉制裁。

    目前上述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有关部门已拟用化妆品新的标签国家标准替代《消费品说明标准/化妆品通用标签》。

    文/邓海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