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3914
遭遇新瓶颈 "贵族"医院的"平民"化进程(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0日
遭遇新瓶颈 "贵族"医院的"平民"化进程(图) 

     一个仅有22年历史的医院,如何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生存下来?面对床位与门诊量不匹配的矛盾,中日友好医院又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12月15日,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助理高海鹏向记者道出了个中曲折历程。

    人物档案

    高海鹏:198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1991年,获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起,历任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医务部主任、院长助理。

    名字困扰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是合资的医院,还是日本投资的医院?患者这样的质疑,高海鹏已经听过不止一两次了,而且这一名字曾困扰了医院好多年。
, http://www.100md.com
    “普通老百姓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以为是老外投资的医院,价格肯定很贵,根本不敢到医院来看病。”高海鹏说,80年代中期,医院刚创立时,许多病人根本不清楚中日友好医院是什么样的一个医院,特别是当时医院也没有好的学科及品牌效应,整个门诊大厅患者寥寥,冷冷清清。

    “实际上,我们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政府医院,并不是什么合资医院。”高海鹏介绍,医院之所以叫“中日友好”,与日本政府援助有关。当时,日本政府出资170亿日元在中国建立一家医院,并将该医院的所有权交给中国政府。“考虑到这层因素,加上政府希望借此作为中国医疗对外交流的窗口,所以才起这个名字。”

    高海鹏介绍,在医院成立之初,日本方面为了支援中日友好医院,还派出了一些医学专家作为志愿者。但到90年代初期,随着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日本方面的志愿者已经全部从中日友好医院撤出了。

    面临生存危机
, http://www.100md.com
    “名字确实对医院有很大影响,但话说回来,当时医院看病的价格确实比较贵。”高海鹏并不忌讳这一问题,“我们开业时就有1300张床位,而日均门诊量不足800人次,成本很高,生存与发展都面临很大问题。”

    通常情况,医院的日均门诊量与床位的比例达到3比1时才能解决生存问题。“门诊量的不足,成本又高,医疗费用肯定贵。”高海鹏说,创立之初的10年中,中日友好医院的日均门诊量几乎徘徊在800人次。真正大的改观是在2001年的医疗保险制度推行后,医保人员看病不再是之前的单位对口医院了,而是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在这期间,中日友好医院日均门诊量达到了2000人次左右。

    前10年,虽然门诊量少,但并没有真正引起中日友好医院的恐慌,因为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较大,尚不存在生存危机。不过,随着医疗体制变革,政府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减少。一组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政府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为36.2%,到2003年为17.2%。
, http://www.100md.com
    “政府对中日友好医院的常规投入不足5%,医院自身要解决95%的费用支出。”高海鹏说,面对1300张床位,2000人次的日均门诊量难以解决自身生存问题。

    下3000万赌注

    中日友好医院是生,还是死?这一严峻问题摆在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身上。

    “提高门诊量是解决生死存亡的关键。”高海鹏说,当时医院领导班子对行业的整个情况进行了分析,把吸引更多参保人员到医院就诊放在首位。“以前,医院只要把一些大单位搞掂,就不用担心其职工不到医院来看病;现在不同了,职工有自主选择医院的权利。”

    据统计,在2006年8月以前,选择中日友好医院的医保人员不到30万。单纯依靠这些人员增加门诊量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如何让更多的医保患者选择中日友好医院看病的问题,摆在了中日友好医院的面前。
, 百拇医药
    “让中日友好医院升格为A类医保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领导班子一致做出这样的决定。根据相关规定,患者在医保报销时,只有被选择的B类医院才能报销,其余B类医院不给予报销;而对于A类医保医院,患者报销则不受限制。据有关数据显示,北京市共有580余万人享受医保。显然,对于A类医保医院而言,其潜在的患者则为580万人。而根据有关规定,如果要成为A类医保医院,必须控制看病费用。

    回忆起当年的这一情景,高海鹏至今仍历历在目。医院要成为A类医保机构,仅降低看病费用这一块,医院每年至少要减少3000万元的收入。面对这一矛盾,颇有远见的中日友好医院领导班子最终还是进行了果断抉择,下了这一赌注。

    事实上,从今天的结果来看,中日友好医院“赌赢”了。2006年8月15日,中日友好医院正式被宣布为A类医保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进账由当年的7亿元增至8.2亿元,日均门诊量也由原来的2000人次增至4000多人次。

, 百拇医药     被指着鼻子骂

    “降价对患者来说,肯定是好事。可对医院的相关科室来说,则无疑是‘身上割肉’。”高海鹏说,医院在降低看病费用过程中可谓是阻力重重。

    降低患者看病费用肯定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为了减少矛盾,医院采取了单个击破的办法,先拿急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剖宫产这6个病种的平均住院费“开刀”。当时,涉及到这6个单病种的相关科室对医院这一举措抵触情绪很大,管理层甚至被相关科室主任“指着鼻子骂”。反对者的理由是要降低医疗费用不是单一科室的事,以急性阑尾炎的住院治疗为例,降低住院费用并不仅仅与普外科有关,它还涉及到放射科、病理科、检验科、麻醉科等,因此降低费用不是一科一室的事。其二,很多患者来中日友好医院之前已经在其他小医院就诊,到了这里肯定要用更好的药才能起到效果,否则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这一切并没有让改革者停下脚步,医院召集相关科室的负责人核算价格,结果证明他们制定的单病种限价是科学的;而针对用好药问题,医院认为,只要严格执行了医疗护理常规,即使出现医疗纠纷也有据可依。
, 百拇医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数据显示,中日友好医院在单病种费用控制上成绩突出,2005年四季度该院3个单病种费用低于三级医院平均水平;2006年三季度,该院6个单病种费用低于三级医院平均水平,一些单病种在同级同类医院中费用最低。

    谁不降价撤职

    仅仅降低6个单病种的费用不是医院的终极理想,那只是一次“小试牛刀”。为了让更多患者受惠,医院又立下了让常人无法想像的规矩:严格控制医保患者单病种费用,年终未完成目标的科主任自动免职。

    从整体上降低医疗费用才是真正的让利于民,医院决定把切入点放到占住院患者1/4到1/3的医保患者身上,通过降低他们的医疗费用进而逐渐推广。用高海鹏的话来说,当医生形成了规范治疗的习惯,也就不会把医保病人和其他病人区别对待了。

    “医院通过自律、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可以使看病贵的问题得以部分缓解。”高海鹏认为,要降低医疗费用,一是大力推行规范医疗行为,二是严格管理。医院还规定,如果患者就医的每个月次均费用超过了医院规定的上限,就扣相关科室人员的绩效工资。也就是说,降不下医疗费用,吃亏的将不只是老百姓,相关医生甚至科主任的利益也要受损。
, http://www.100md.com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做法很快见了成效。仅在2005年,该院医保人员的次均住院费用就从年初时的1.8万元,降到了年底时的1.2万元。而且,除了门诊量大幅增加(20%的增幅)外,医院的年手术量也增加了30%,而与此同时医院的收入增幅只有8%,数字的反差说明,医院已经让利于患者。

    遭遇新的瓶颈

    看病贵问题有了明显缓解,但另一大难题:看病难问题依然摆在医院面前。

    从2004年12月起,中日友好医院推行“无假日门诊”,365天全天候门诊。不论双休日还是节日,开放的科室、专家出诊人数和时间均与平时一样。另外,口腔、儿科还开设夜门诊,门诊时间至晚上8时。除了延长门诊时间外,医院还对门诊布局、功能、空间位置等进行了系列调整,解决门诊拥挤问题。如医院男科门诊迁到医院北部;挂号和划价收费窗口一体化。

    看病难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硬件上的不足,让医院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门诊量增加了20%,年手术量也增加了30%,这让仅有11间手术室的中日友好医院显得很尴尬。

    不过,这些困境并没有阻止中日人前行的步伐。他们深知,对于只有22年历史的中日友好医院来说,要达到和具有80多年历史的协和医院一样的品牌效应仍需不断努力。

    一个值得惊喜的消息是,国家发改委已经同意拨给中日7000万费用用于建设手术楼、购进设备等,到时手术室将会新增30多间。

    《京华时报》图/文 本报记者 杨凤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