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4410
中医药必须坚持走出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8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记者 徐亚静 来源:《中国医药报》2006-12-26报道

    在日前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卫生学会主办的“2006中医药发展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张瑞祥指出,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也需要走出去,顺应国内外的需求,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应是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之一。

    重点突破 推进国际化

    目前中国的医药产品出口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价位低的化学原料药为主,如仅3.67美元/千克的维生素C、3.27美元/千克的扑热息痛和11.66美元/千克的青霉素盐等。张瑞祥认为,要改变我国这种仅为医药大国,却不是医药强国的局面,必须依靠中医药。

    近40年来,我国的天然药物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从中药青蒿中研制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剂,是目前治疗疟疾最好的药物;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薏苡仁酯既能抗肿瘤,又可增强免疫,对放、化疗起到减毒增效作用;从中药五味子中提取的苯双酯及其衍生物双环醇具有显著的保肝和抗乙肝、丙肝肝炎病毒、防治肝纤维化、促进肝炎细胞凋亡作用。张瑞祥认为,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容易与国际接轨,我国应以此为重点,在国外进行临床试验,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 http://www.100md.com
    他同时特别强调,在推进国际化时,我们一定要吸取青蒿素的教训,注意策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出的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药物,国家对该药的研发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该药的生产上,我国具有90%的资源优势以及原创优势、原料优势和制剂技术优势。目前青蒿素药物每年至少有15亿~40亿美元的国际组织采购额,无疑已成为国际重磅炸弹式药物。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我国企业每年的青蒿素药物出口额却不足1000万美元。

    顺应需求 抓住发展时机

    “想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德国办的医院看病,预约排队排到了明年6月份。”张瑞祥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在许多疾病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内分泌和代谢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越来越为世界所认同。虽然目前国内中医的生存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只要能够抓住国民人口的结构、疾病谱、死亡谱以及医疗保健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的这个时机,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百拇医药
    首先,应抓住人口老龄化,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加大的时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大约1.3亿人,80岁以上老人大约1300万人,老龄化速度快、不富裕者居多是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居家养老、农村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医疗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模式。但是,在我国,农村中懂得中医和中西医兼通的乡村医生在减少,卫生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中的中医药从业人员也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医疗的需求。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公立中医院有39所,如果支撑2400多家的社区,人员上必然捉襟见肘。张瑞祥指出,中医药必须扭转这种局面,发挥自身注重养生保健、简便廉验等优势,争取在社区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中医药也有一定优势。

    其次,应抓住疾病谱、死亡谱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机。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各类疾病死亡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疾病、损伤和中毒;乡村居民各类疾病死亡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疾病。此外,SARS、肺结核、狂犬病等传染病爆发或卷土重来;高原病、克山病等地方病和矽肺等职业病仍然时有发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加大,潜水病、航天疾病等新病种出现;由于社会生活压力增大,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过度治疗和化学药物不良发应等带来的医源性疾病越来越多。张瑞祥认为,针对这些变化,中医必须迎头赶上,有的放矢地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