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张功耀
编号:11324546
给柯学尧先生一篇近期论文写的评语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新语丝
     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

    张功耀

    柯先生:

    你通过王澄先生转发给我的论文,我已经收到。你在附言中表达一种期待说:“你若有时间不妨读一下。世界上的事情,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的。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讨论”。

    像你这样的论文,我最近收到了10来篇。这些论文都共同承认,中医按照目前的方式去发展,肯定是不行了。言下之意,他们目前做的“生命数学”、“复杂性中医学”、“整体中医学”、甚至“分子中医学”之类,是可以拯救中医的。还有一位湖北的中医界老者,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塞到我的信箱里两套各两本由他写的著作,试图证明“原始中医的先进性”。可是,我读了他的著作以后,没有发现作者提供在《黄帝内经》之前存在“原始中医”的证据。他关于“原始中医先进性”的论证,也没有与古代其它文明地区的医学做任何比较。当然,也就证明不了“原始中医的先进性”了。对于这些论文和著作,我实在没有什么阅读兴趣。相比较而言,你的论文看上去要比他们的严谨一些。不管怎样,我还是认真读了你的文章。尽管我不能判断你的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否可靠,单从你的科学方法论方面看,我认为,你做这件工作是毫无意义的。孔子教导我们“三思而后行”,你的失败就在于缺乏“思”。
, http://www.100md.com
    第一、你做这个研究的事实依据不可靠。

    根据你的介绍,你做这项研究是因为你1970年患肝炎的时候,被北京西苑中医医院的两位大夫看好了。你仅凭这一个个案,没有任何实验依据,就武断地认为,中草药可以杀灭乙型肝炎病毒,甚至你还进一步地假定,中草药还可能具有杀灭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你的这个判断是不充分的。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说,你的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犯错误了。

    可以作为科学研究起点的经验证据,必须要得到“无歧义的描述”,具有“可重复性”。你引述的在你看来“无可置疑”的经验事实,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你的个人体验,没有实验依据,因此,它不可能得到科学界的认同。但这不排除缺乏科学精神的中医界会认同你,可以让你在一个同样不尊重科学的群体中高兴一番,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人们可能就会无情地取笑你。按照你的假定,中草药是通过调整人的生命运动来杀灭乙肝病毒的。如果你具有一种基本的科学求实精神,你就应该首先以某种无可置疑的方式来确定这一事实,使这个过程得到无歧义的描写,才能再做后面的研究。可惜,你竟然错误地把还没有得到确认的“结论”当“前提”使用了。一个基本的科学方法论原理是,依据一个不可靠的前提,是不可能得出可靠的结论的。
, 百拇医药
    第二、你对脉博研究的前沿了解得不够。

    只要阅读一下1970年代的医学教材(其中绝大部分也写进了中医教材),你应该知道,你对脉搏的了解,还没有达到30多年前的认识水平。按照1970年代我国医科大学所使用的教材,脉搏不是像你所埋怨的那样,过分强调了心脏跳动的作用。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部诊断学教材,在谈到脉搏的时候,拘泥于哈唯的血液循环理论。我不知道关于脉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就我所知的1970年代末的认识水平看,脉搏不但与心脏的生理状态(心率、心律、心脏收缩力)存在密切关系,还与血容量、血管弹性、肺的呼吸状态,甚至个人的生活习惯(如运动员、作家、妇女和儿童等等)有密切关系。可是,这些关于脉搏的已有认识,你并没有提及。

    第三、你缺乏笛卡尔式的沉思精神。

    所谓“笛卡尔式的沉思精神”,主要体现为对基本概念和工作方向的沉思。你在给我的附言中说:“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探索”。这看上去很有道理。然而,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对社会上流行的所谓“不知道的东西”给以起码的沉思。事实上,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的”是某些人故意造成的,不是自然界自身存在着的。当某个人向你提起“鬼”、“龙”、“飞马”这些概念时,它们对于你来说可能也是“不知道的”。可是,他们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没有供科学家研究的价值。由于中医在西汉的时候就被一些穷极无聊的文人做了许多混乱不堪的标榜,使我国远古流传下来的民间医术变成了一笔糊涂帐。举例说,写《针灸甲乙经》的皇甫谧,一辈子没有看过一个病人,居然写出了让一些让泥古不化的后人膜拜得五体投地的“中医经典”。这本书就是这种“糊涂帐”的典型代表。在中医药大学,许多从事“医古文”教学的老师,实际的学术背景是古汉语。他们只会玩弄“自圆其说”的把戏,和“字字珠玑”的标榜,他们灌输给学生的所谓“学问”,绝对走不出教室。居然就有那么一些人,热衷于这些“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而你,作为一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多年的老科技工作者,在没有分清哪些是人为造成的“不知道”,哪些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不知道”,未经“三思”就盲目上马“研究”这些“不知道”的东西,可见,你对社会上流行的不知道,缺乏最起码的批判。你先假定疾病都能在脉搏上反映出来,然后煞有介事地又是列公式,又是使用脉像仪作图,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没有什么价值,浪费了你许多心机和时间。
, http://www.100md.com
    第四、你缺乏康德式的纯粹理性批判精神。

    要使一个研究过程有效,必须事先确认那个研究的前提是真实的。没有前提的真实性,就不会有结论的真实性。对前提的思考,通常采用纯粹理性批判的方式进行。

    以心电图为例。在心电图测量研究之前,应该进行“心电图测量何以可能”的纯粹理性批判。科学工作者,往往通过查阅文献来回答这个“何以可能”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早在心电图研究之前,已经有人阐明了“心电原理”。人们已经认识到,心脏其实是一个可以自发产生电激动的器官。心脏在收缩之前,心肌细胞首先产生电激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微小电流,俗称“心电”。这种心电可以经过体内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各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改变。没有这个前提,关于心电图的一切后续研究都是没有根基的。大概你已经知道,在生理学家阐明了这个心电发生和传导规律之后,医疗仪器专家才发现了心电图记录仪器上的P波、QRS波群、T波和U波和它表现在心电图测量上的时间段特征。最后,才进一步阐明了这些波的变化与心脏生理状态的关系。现代医学才可能使用心电图仪来诊断心脏病。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关于“心电”的描述,就是对“心电图何以可能”的一种正面回答。没有关于“心电图何以可能”的正面回答,一切后续的研究都是盲目的。可惜,你在写你的论文之前,没有进行过类似的“何以可能”的思考。你把你的乙型肝炎的发生及其被“治愈”,均与你的脉搏状态联系起来,并没有给出任何依据。根据现有对脉搏的研究,脉诊对于某些心脏病、血液病(如贫血)、肺部疾病,可能具有辅助的诊断意义。像中国古代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疾病都与脉搏联系起来,这样的先验前提,目前还经不起康德式的纯粹理性批判。这就表明,你对脉搏的研究,缺乏“可能成功”的基本前提。虽然你做得还算认真,因为前提没有为你提供“何以可能”的保证,所以,你的失败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了。
, 百拇医药
    第五、你缺乏实践理性批判。

    一项研究成果的未来前景,要么能够比现有的理论更充分、更简单、更有效的解释世界,要么能够比现有的方法更有效、更充分也更简单的指导我们改造世界。你以自己的肝炎被治好为实践前提,希望用中草药方法解决更多的疾病问题。这看上去具有某种实践前提。其实不然。你只是确立了一种“实践理想”,不是确立了“实践前提”。实践前提的确立,有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那就是所依据的实践理论和方法具有高度的确定性。由于你的肝炎被中草药“治好”并不具有确定性,因为你没有用一种确定性的方法分清这个被治愈的过程是“真治”还是“假治”,你也没有在“辨证”(脉诊)与“施治”之间建立起可靠的联系,就一下子跳到脉诊上去做研究,你的实践目的就显得非常盲目了。再则,你也没有思考过,脉诊是否对于所有的疾病诊断都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对所有的疾病都十分有效,脉诊的实用范围究竟有多大?脉诊方法是否具有比其它诊断方法(比如说心电图方法)更好、更便捷的优势。人家检查一下痰液就可以决定性地诊断出肺炎,你通过脉诊只能或然性地诊断出“肺热壅塞”,你花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得到一种不可靠的方法,就不可能与现有的诊断方法竞争。这样的实践理性批判过程,你也没有做。
, http://www.100md.com
    第六、你缺乏海德格尔式的理性批判。

    海德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的一个主要哲学思想,是使我们的“思”指向“事物本身”。很明显,你的论文的“思”没有指向“事物本身”,而是指向了中医典籍中由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和逻辑构成的“糊涂帐”。我国有许多研究中医的人,都是在那里不厌其烦地纠缠这笔糊涂帐。他们的“研究”目的,不是使他们的“思”指向“事物本身”,而是为从古到今的糊涂帐做一些“自圆其说”的解释。你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所做的这项研究工作,也是属于这一类。由于你缺乏海德格尔式的理性批判,它使得你的“思”没有能够指向“事物本身”。据我所阅读过的中医研究文献,没有任何为中医典籍做“自圆其说”研究的“成果”,具有推动医学科学进步的丝毫价值。

    你可能对你的工作感到满意。那些对医学和医学进步、科学和科学进步、社会和社会进步缺乏基本理解力的“纯正中医”,也可能会对你的论文做出瞠目结舌的表情,甚至会毫无根据地吹捧你,但是,我要客观地告诉你,由于你缺乏科学方法论的严格训练,尤其缺乏科学家所必不可少的批判精神,它使得你浪费了你许多宝贵的时间,做了一项毫无意义的工作。

    这个评价可能十分尖刻,也许能够让你惊醒。

    顺便说说,你列出的公式和图表,也是没有科学意义的,不用说他们更深入一点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就是最起码的科学意义也没有。事实上,没有任何实验证明了脉搏一定会按半周的“正弦规律”形成驻波跳动。我凭直觉断言,要找出脉搏随时间的变化律不是件容易的事。看上去,你和整个中医界都不具备可以找出这个规律的能力。我建议你,不要继续在这个研究主题上浪费时间。

    由于你代表了中医界一类人的思维方法,我决定在我的博克上公开我的这个评语,以避免更多的人犯类似的错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