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疑难病杂志》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33748
黄芪及其成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疑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
黄芪;气虚血瘀;动脉粥样硬化,,黄芪;气虚血瘀;动脉粥样硬化,1保护血管,2调节血清脂质浓度,3改善血流状态,抑制血栓形成,参考文献
     【关键词】 黄芪;气虚血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特指的病候名称,因其发病多在心脏,而心为气血聚集之地,故历代医家认为其病机为气机不畅或气虚,导致血行受阻,阻塞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见于年龄较大以及缺乏锻炼者,气虚血瘀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正如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此乃气虚血瘀也,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 现代医学虽对其发病机制未彻底阐明,但多数学者认同损伤反应假说,认为粥样斑块形成的最初原因是血管内皮损伤。黄芪味甘,性微温,医书记载其为补气升阳的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的成分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血管内皮以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功用,在治疗胸痹心痛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中,黄芪经常被组方应用。现就其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血脂浓度、改善血流状态及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的做综述如下。

     1 保护血管

    内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因机械、低密度脂蛋白(LDLC)或其他因素损伤,使其分离或剥脱,该处有血小板和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粘附,内皮屏障功能降低,改变了内皮细胞与内皮下结缔组织的关系,不再接触暴露结缔组织,而且血小板粘附内皮下的胶原,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沉积,夹杂一些脂质,形成粥样物质。若重复损伤,炎症细胞直接(浸润、聚集) 或间接(产生细胞因子) 作用,促进病灶形成。同时,由于内皮受损持续存在,使一氧化氮(NO) 功能降低失活,NO 很快被分解,并释放出大量氧自由基引起血管痉挛及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黄芪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如下所述。

    1.1 促进NO生成,降低内皮素(ET)浓度 NO由内皮细胞合成,能有效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损伤,造成NO合成酶缺陷,NO生成或释放减少,活性降低,反过来这又是内皮细胞受损的机理之一。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物质,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在动脉系统中以脑血管、冠状动脉含量较高,血浆ET生理状态下仅为pmol/L水平,以旁分泌和细胞内分泌方式调节循环功能。病态下机体ET表达调控稳态紊乱,导致ET异常表达和释放,动物实验中也证实,血浆内皮素浓度增加,可导致冠状动脉的阻塞[1],使血管强收缩,同时促使血管平滑肌有丝分裂,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整个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