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977
禁令连连 民营医院急欲转身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05
     3年免税期到了,医疗广告不许做了,公立医院医生不许“走穴”了,相关临床准入制度也正逐个执行了,甚至一度传言要取消医院药品的加价率……这些“禁令”连连出台,让民营医疗市场的投资者有些心慌,他们更明白其中的利害,这些禁令一旦真正开始实施,其中的每一条都可能让冠以民营帽子的某些医院“死得很难看”。

    经过这几年的速生,民营医院也第一次迎来了应对大考。匆忙转型者有之,关门歇业者有之,抱侥幸心理得过且过者有之。一时间,业界对民营医疗市场的发展前景深切关注,但也有不少人怀抱希望。

    寻求“非营利性”转身,以解纳税之痛

    2000年,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以及随后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但为了支持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对于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给予一定的免税优惠。
, 百拇医药
    这个3年免税期,曾经让众多民营医院投资者欣喜不已,但毕竟好光景终会要过去的。3年匆匆,现在绝大部分民营医院都已经过了这个免税期,即将面临的沉重税负让民营医院彷徨而又无奈。

    一些只为牟利的民营医院投资者,为了在免税期3年后不承担税负,在3年免税期内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打擦边球甚至非法的手段疯狂牟利,虚假广告欺骗、不诚信经营、赚一个是一个的心理让原本脆弱的民营医院的医疗秩序和信誉备受摧残;3年之后,有人赚得盆满钵满的,拍拍屁股走人,留给这个行业的却是公众心目中的无良形象。

    而一些谋求长远发展的投资者,在不堪承受的税负之下,干脆开始选择让医院由“营利性”定位转型为“非营利性”,企图通过性质的转变来获得此税收方面的优惠。记者采访到的一些地方民营医院投资者甚至将其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2005年,在民营医疗市场尤为活跃的温州市11家民营医院集体申请转型为“非营利性”性质的行为,足以证明他们的焦虑。2006年10月底,以温州市友好医院为代表的2家民营医院终于成功转型,也让其他几家落选者艳羡不已。记者从当地媒体了解到,转型后的友好医院为了展示其现在的身份,在其新版宣传册中,“非营利非民企”字样用红字作了强化处理以作重点提示。据这家医院的负责人称,他们已经按照非营利性医院机构指定的收费标准,对药价进行了全面调整。
, 百拇医药
    另据温州市其他几家申请转型没有成功的医院投资者透露,如果政府对民营医疗机构征收的税收政策不改,他们只要还在这个行业里做,“一定还会继续向主管部门申请转型”,言语间有一股屡败屡战的悲壮。

    完善自身短板,谋求持续性发展

    除却税收政策的痛苦,民营医院自身的短板(也是整个行业的短板)近年来凸显,且个个致命。为此,一些想寻求持续发展的民营医院投资者开始考虑完善自身的不足,从做好硬件软件上去努力,为将来寻求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正途所在,虽然艰难,但值得期待。”中国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分会的一位研究者表示。

    优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是民营医疗机构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医院技术人才匮乏、过度医疗、靠虚假广告营销的方式,一直以来是这些进入民营医疗市场的投资者惯用的手段,也因此引发了严重的民营医疗市场诚信危机,民营医院在民众心目中的不信任程度降到了最低点。加上政府对民营医疗市场规范化的程度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足以让不规范的民营医疗机构迅速走上“不归路”。
, http://www.100md.com
    于是,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索性加大投资,一方面利用重金聘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医务人员和专家,打造一个诊疗技术力量强的诊疗团队;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求职业化的管理者,构建务实强干的管理者队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及时把握政策方向,适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管理理念。这些虽然也一直是公立医院所追求的,但是碍于体制的限制,民营医院操作起来更加容易实现。

    强大资本注入,打造优秀民营医院

    2006年12月,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金融行业对外资银行已经全面开放,这也就意味着在国际上“游荡”的大批境外资本进入中国以后,欲求在医疗卫生领域有所作为。尽管前几年由于受到中国医疗政策不明朗情形的影响,一些境外资本因此徘徊于行业之外,但现在境况已经有所改变——国家医改政策导向已经明确;民营医院经过几年的蛰伏修炼,有些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但因为税收政策和资本的不足,使得一些民营医院发展进入瓶颈期——而这些,实际上也给这些境外资本提供了机会。

    因此,选择那些有一定基础但难以获得长足发展的民营医疗机构,注入足够的资本,聘请行业里最优秀的专家、购入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培训最先进的服务理念,将医疗机构真正包装起来,直接和中国原有的中高端公立医疗机构抢夺市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毕竟今非昔比了,雄厚的资本让民营医院真正强大起来其实并不难。”上海一家医院投资管理公司的负责人自信地说。, http://www.100md.com(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