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342633
浅谈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
急诊患者,1急诊患者的几种主要心理特征,2护理中的情感沟通及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3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心理护理,4结论,[参考文献]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时代的使命,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于急诊护士来说更为重要。急诊护理服务更应是高尚医德、精湛技术和周到服务的综合。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多变、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是其特点。对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另一方面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急诊患者在就诊时常常由于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诊就诊时间,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患者出现恐惧、急躁、敏感等心理问题。有文献报道:当机体内部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时,心理状态有时起了重要作用,情绪活动的同时伴随着机体内部相应的生理变化过程,这些变化涉及神经、内分泌、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肌肉及免疫系统,保持患者良好的情绪,以调节患者的内在因素,使其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使患者有强烈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力量[1]。因此护士接触患者后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1 急诊患者的几种主要心理特征

    1.1 恐惧 当患者就诊后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及要接受的各项检查、治疗、护理都很陌生,且极度敏感。而且发病危急,患者自觉有濒危感,担心抢救不及时而危及生命。从没有见过的一些急救设备及操作方法,如吸痰、气管插管、监护。害怕一些特殊检查及治疗有痛苦和意外,担心产生后遗症。如CT、心血管造影、输血等。

    1.2 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脉搏增快、皮肤发冷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