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淮海医药》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42095
咽腔缝衣针异物1例
http://www.100md.com 《淮海医药》 2007年第1期
     【关键词】 咽腔异物;病例报告

    患儿男,10岁。因缝衣针掉入口中半小时余,于2006年5月7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午饭后以针剔牙时,不慎将其掉入口中并不能咯出。当即感右侧咽部针刺样疼痛,吞咽时明显。无呛咳,咯血及恶心,呕吐。无吞咽及呼吸不畅。体检: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口齿清,生命体征正常。就诊后即在压舌板及间接喉镜下窥视咽腔,未见明显异物。遂带患儿X线透视(应为金属),发现舌骨平面有一针形金属影。于是再次在压舌板及扁桃体拉钩下,用枪状镊在右侧扁桃体及周围软组织内探拨,感觉针形异物竖直埋在右扁桃体下极附近,遂试图以枪状镊夹住以取出。不料患儿咽反射较重,呕吐出胃内容物于咽腔,放 弃夹取。随后以1%地卡因喷雾咽腔黏膜,共3次约10min 后,再以上述方法寻找异物时已不能发现或感觉到异物在X线透视下发现异物已进入胃内。

    讨论 本病例由咽腔异物演变为胃内异物的原因可能为:(1)在第一次探拨夹取时,异物松动或被部分抽出,呕吐后伴随吞咽动作,针咽下。(2)以地卡因喷雾后,咽腔松弛,被包埋的异物暴露。加上口含麻药及唾液较多,不由自主的吞咽反射,针滑下。所以我们认为,如果:(1)在操作时告诫患者严格控制吞咽动作。(2)在探拨夹取时代之以血管钳或类似器械夹住异物后扣死。就可能不会出现原来的后果。由此,我们体会,在对待此类每一病例时,应根据患者主诉及相关检查,具体估计出异物可能的形状,性质,特性及所在的位置,分析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在选择处理措施时应谨慎行事,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单位】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39000, http://www.100md.com(王基旺 程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