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343
腹股沟病术后,病人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29
     过去的十几年里,笔者曾参加过数次下乡巡回医疗。工作中发现了腹股沟病手术中一些在教材上或手术学中没有提及的或者没有强调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和基层外科医生讨论。

    病人说:“术前阴囊大小正常、很软,术后阴囊又肿又硬。”

    检查发现阴囊既肿又硬,皮肤紧张、发紫。其原因是手术时没有确切地止血,术后创面渗血,逐渐沉积到阴囊里机化,长期不能自行消退。要避免这种血肿形成,关键在于确切地止血。剥离阴囊梢索侧分离面的微小出血点,都应细心结扎。在完全性或先天性疾病中,与睾丸、副睾粘连的病囊远端部分并不需要剥离切除,以免渗血,只要将较易剥离的精索侧病囊切除,并将残留的远端疲囊边缘外翻固定即可,但残留病囊边缘的出血点一定要一一结扎。

    阴囊内小的血肿可以自行吸收;如果术后一两天阴囊内出现大的血肿,可先试用粗针头行穿刺抽吸。笔者的经验是,在有波动感的部位在局部麻醉下做一小切口以排净血肿,并置入一橡胶片做24小时的引流,这样更为有效。术后在切口上置一个半斤重的小沙袋24小时,是预防发生血肿的好办法。
, http://www.100md.com
    病人说:“术前睾丸的位置正常,术后上升到阴茎根处,再也不下堕了。”

    检查所见:睾丸位于阴茎根处,在切口内端的下方,已经固定。其原因是在手术中不必要地将睾丸提出切口外,而又粗枝大叶地未将睾丸放入原来的位置。病人在感觉上和在思想上都不舒服,就有意见。这种情况,只有再次行手术才能将睾丸复位。

    病人说:“术前睾丸大小正常,术后几个月睾丸逐渐增大。”

    检查所见:术侧睾丸增大,有波动感,透光检查为阳性。其原因是残留病囊部分的边缘没有妥善外翻固定,故发生相互粘连而闭合,形成睾丸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可先试行穿刺吸液,如果无效,再手术治疗。

    病人说:“术前睾丸正常大小,而术后几个月睾丸逐渐缩小、消失”。

    检查病人,术侧睾丸完全萎缩,仅仅是薄薄的一束。其原因是在剥离糟索侧的病囊时,切断或结扎了睾丸动脉。只有熟悉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记住精索内有供应睾丸血液的动脉,加上仔细轻柔的操作,就可避免这种错误。
, 百拇医药
    病人说:“术后切口处疼痛,并放射至大腿内侧和阴囊外侧,有时难以忍受。”

    检查病人,手术区不红、不肿,但大腿内侧皮肤敏感。这是术中将腹内斜肌下缘缝至腹股沟韧带上时,骼腹股沟神经被一并扎住或被牵拉所引起。

    对于这种情况,可先试行局部封闭,用2%普鲁卡因溶液10ml在骼前上棘内侧两横指处扇形地注入。如果封闭后达到了完全的暂时止痛,也就明确了诊断。封闭注射无效,则可在骸前上棘平面上切一小口,找出骼腹股沟神经,用血管钳夹住并缠住此神经,进行切除,即能达到完全的持久止痛。重要的是在手术时注意此神经的走向,把它分离后推向上方,再行腹股沟管壁的修补,才能避免损伤此神经。

    病人说:“术后不久,原腹股沟区又出现肿块,和过去一样。”

    不言而喻,这是病情复发。在基层医疗单位有个别外科医生不按常规行腹股沟病手术,有的切除了疹囊,不行腹股沟管壁的修补,有的仅仅行阴囊颈的结扎,连病囊也不予切除;有的对腹股沟管壁的修补不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要避免病情复发,关键在于确实消除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如果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者位置偏高,难以修补腹股沟管壁时,应该考虑利用同侧腹直肌前鞘瓣向外下翻转,缝至腹股沟韧带上,以加强此薄弱部位。

    在其它腹股沟的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和危险,例如:①在处理绞窄性手术时,不细致地检查和观察血运不良的肠管,就贸然将它纳回腹腔,②在处理滑动性疾病时错误地切开膀胱,③在小儿腹股沟病手术时,切断输精管等,这些错误已在手术学中反复说明了。这些严重的错误甚至事故,是不应发生的。术者只要重视这个“常行”手术,便可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裘法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