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336
身残未舍济世忧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29
身残未舍济世忧
身残未舍济世忧

     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左一为王世洪

    为乡村妇幼人员培训

    王世洪,因患小儿麻痹症右下肢留下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从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工作。自2000年负责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中心卫生院以来,他千方百计为搞活业务而奔波,每年邀请各地专家前来义诊或授课,现已为卫生院培养出3名妇产科主刀医师和5名外科主刀医师,其他科室也相继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2004年12月,王世洪成功地给县血浆站张某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从而在贵州省开创了乡镇卫生院实施微创外科手术的先河。对广大农村患者,王世洪推出了“提前半小时查房、电脑挂号划价收费一条龙、主动把病人送到床边、义务提供开水、免费提供担架、设立扶贫病床”等优惠政策。

    从贵阳南行百余里,便是苗岭山脉中部,但见山木葱茏,山形壮美,此乃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广顺自古为交通要道,也是全国十大农村集贸市场之一,在这个被传说笼罩的古镇上,王世洪续写着新的传说。
, 百拇医药
    微胖的身材,稀疏的头发,和蔼的笑容,远远地看上去,王世洪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他穿着白大衣,一瘸一拐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迎来的不是讥笑,而是钦佩的目光。“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微创外科,至少在贵州省我是第一个。”王世洪自豪地说。

    命运多舛,总有“贵人”相助

    1966年,才两岁的王世洪因为一场高烧,双腿落下了残疾。所谓祸不单行,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又被揪出来批斗。由于父亲的“成分”问题,王世洪即使生病了也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到医院就诊。“幸亏父亲有一个学生很讲义气,把我接到他家,我才以贫下中农子弟的身份到某部队医院看了病。”父亲的这个学生对王世洪的帮助至关重要,虽然这次就诊只治好了他的左腿。

    治好了一条腿,就意味着他行走不需要拐杖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王世洪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孩子前途的忧虑,他想:“要是孩子呆在自己身边,不仅无法正常上学,还要陪着自己挨斗。”于是他决定把世洪过继给同母异父的哥哥,一个先天性哑巴。就这样,年仅8岁的世洪来到伯父身边,两个残疾人组成了一个还算温馨的家,开始在动乱年代的夹缝中生活,直到世洪中学毕业。
, 百拇医药
    等到王世洪读高中的时候,动乱已经结束,他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抉择:究竟上不上大学?不上实在可惜,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被老师看好的大学坯子;考吧,又担心自己过不了体检这一关。“我那时想,无论是否上大学,都要学医。”王世洪切身体会过疾病带来的痛苦,一心想成为一名好医生,为人们驱赶病痛,这个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王世洪找到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做医生的堂哥王家辉,向他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堂哥说:“你就考遵义医学院吧,我保证你不会因身体原因被拒绝。”听了堂哥这句话,王世洪像吃了定心丸,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遵义医学院。

    “我那时候就很认真,实习完后不用老师带就能动手术。”王世洪说自己当医生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在学校里成绩最好的两门功课是《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以至于快毕业的时候还有师弟师妹借他的笔记看。

    事业顺利,难舍乡土情怀
, 百拇医药
    1989年秋,王世洪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长顺县妇幼保健院,刚工作半个月就被调到广顺镇卫生院支援当地的卫生建设,那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简陋的卫生院,建院几十年,连外科手术都不能开展。”广顺虽然是长顺县交通最发达的镇,但是在那个自行车还未普及的年代,当地居民要想到县城看病,来回至少一天时间,很多人是舍不得坐汽车的,因为“要卖10个鸡蛋才能换到来回的路费”。

    王世洪第一次来广顺卫生院工作的时间只有3个月,但就在这短短3个月里,王世洪开创了广顺卫生院的外科先河,带着实习生给当地一个农民做了阑尾炎手术,虽然只是一台小手术,但是对于广顺卫生院来说,这简直比得上“发射卫星”了,因为动手术的医生都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在没有上级医生带领的情况下,王世洪能做这个手术,说明他外科的基本功相当好,是个值得培养的苗子。”现任长顺县卫生局局长邵雷这样告诉记者。

    3个月的“支边”生涯结束以后,王世洪被调到长顺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这也是王世洪读书时的理想:能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多做手术,锻炼技艺,简直就是所有外科医生梦寐以求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事实证明,王世洪的成长很顺利。在县医院工作两年以后,悟性高、基本功扎实的王世洪深得科主任和院长的喜欢, 1992年,王世洪先后被送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和重庆新桥医院进修普通外科。1994年,王世洪的人生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当时想把所学的外科技术普及到农村去,因为真正缺医少药的地方是农村。”

    说干就干,王世洪把申请材料递交给了当时的卫生局局长。“第一次局长没同意。”王世洪告诉记者,局长看他身体条件不好,就没有答应他,虽然未去成卫生院,但是王世洪一直没有死心。1998年秋,王世洪再次要求去基层工作,这次局长同意了,于是他被调到长顺县代化镇卫生院做院长。

    命运玄妙,普及“微创”奔波忙

    王世洪事业的拐点在1999年3月。刚到代化镇卫生院上班不到一年的他被卫生局调到广顺镇开展外科业务,“广顺镇面积大,周边辐射能力强,人口也多,那里更需要你。”卫生局的领导说。
, 百拇医药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命运这个东西。”当初刚毕业的时候,王世洪来这里开创了外科手术的先河,现在又和这个卫生院“杠”上了,10年一个轮回,他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虽然王世洪多年前开启了外科手术的先河,但是广顺卫生院外科一直没有像样地发展起来,条件与10多年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善,X光机没有人会用,手术室设备也很不齐,医生和护士工作性质不分,药房的药师兼卫生院的会计,全院一共只有8个医务人员。好在上级部门已经意识到广顺镇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卫生院的建设,王世洪的工作也好做很多。提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王世洪认为自己只是个水平不错的组织者,“政府的重视是最重要的”。

    说起王世洪,就离不开他所开创的微创外科。2003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带领各县卫生局局长及部分卫生骨干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寻求技术支持,沈晓明校长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同意为他们办学习班,而且是吃住一条龙服务。王世洪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班,这也是他第一次见识到微创外科的魅力。
, 百拇医药
    学习回来后,王世洪找到邵雷局长,说要是能把微创外科技术运用起来,老百姓看病就更划算了,“住院时间短,预后良好……”王世洪一股脑儿把微创外科的好处全说给邵局长听。这一想法得到了邵局长的认可和支持。

    “局里一下子拨了8万块钱,我很激动也很忐忑,心想千万不能搞砸了。”王世洪在一个镇卫生院搞微创外科,在圈子里议论开来,因为那时候整个长顺县都没有开展微创外科。在上海参加学习班的时候,王世洪也只参观过那里医院的微创手术,根本没有机会动手一试。但王世洪的决心感动了贵州省人民医院的专家,省人民医院和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微创外科的专家有时候干脆就住在小镇上。就这样,由专家带着做了20多台手术以后,王世洪掌握了微创技术的关键,开始独立操作,并形成了自己的团队。

    “微创技术搞起来,保证30年之内不会落后。”如今,临近的县级医院都找王世洪去会诊、做微手术,“我不搞垄断,谁来我都教,谁请我都去。”王世洪告诉记者,只有把技术普及了,价格才能降低,才能为患者节省费用。, 百拇医药(刘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