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2193
人体内阴阳失衡易致病 恢复阴阳的平衡协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7日 《广州日报》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那么人也不例外。如:

    体表与内脏相对,体表在外为阳,内脏在里为阴;内脏之中,位置高(以膈肌为界线)的心、肺为阳,位置低的肝、脾、肾为阴;脏与腑相对,腑的功能通达、运动为阳,脏的功能收藏、沉静为阴……阴阳还可以概括人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物质基础(血肉筋骨)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如心要跳动、肺要呼吸)属阳,两者互相依存,协调运作。生理功能活动(阳)的发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而营养物质(阴)的吸收产生,又必须依赖于脏腑的机能活动(阳)。

    正常情况下,上述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古代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了阴阳的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疾病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的失衡。

    诊断疾病同样也可以用阴阳的观点。中医将阴阳作为认识疾病的总纲。诊断时,如面部色泽比正常人偏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说话声音比正常洪亮者属阳,低微者属阴;切脉发现脉搏跳动比平时速度更快、位置更表浅、力量更大的属阳,相反更慢、更深、力量更小的属阴等等。通过对这些症状的阴阳属性辨别,就可以逐步辨清疾病的部位、性质、程度、变化趋势等,从而进一步区分整个疾病的阴阳属性。如疾病的位置在人体的浅表,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物质或功能比正常偏多引起(中医学称作实证),病人体温升高或自己感到身体发热(中医学术语称为热证)之类的疾病属阳;而相反,病位在里、虚证、寒证就属阴。

    既然疾病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引起,那么治疗疾病也围绕调整阴阳来进行,目标是恢复阴阳的平衡协调。因此,如果是寒病(阴),就用可以发热的药(阳)来平衡;如果是热病(阳),就用寒药(阴)来化解;如果是阴阳某方面过多,就用有驱除作用的药,把多出来的部分“泻”掉;如果是阴阳某方面不足,就用有补益作用的药来补足……这些就是中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等治疗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根据阴阳关系而确定的。即使治疗疾病所用的药物,也要分阴阳属性,如寒凉性药物属阴,温热性药物属阳等等。

    阴阳理论贯穿了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显得有些朴素,但它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内涵无疑是科学的。阴阳的概念在现代人眼中也显得有点太玄妙神秘,似乎很难理解,但是,从上面可以看出,其实只要了解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思考方式和思考角度,就觉得非常浅显易懂了。 (来源:《广州日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