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疾病与性 > 艾滋病 > 更多3
编号:11377152
中医药"抗艾"的中坚力量--记河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的基层医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82期
     在河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艰难探索历程中,有这样一个普通的群体:他们深入到村落民居,细心诊治,为那些艾滋病患者带来弥足珍贵的温暖;他们真诚朴实,以情感人,为不幸的人们拂去阴霾。

    这些战斗在"抗艾"第一线的基层医生,被艾滋病患者和家人视为最可爱的人。

    对艾滋病患者真情投入

    "当初,家人都反对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认为接触艾滋病容易被传染。俺也很担心,以前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确山县中医院的袁永华这样回忆。

    2004年,袁永华被确山县中医院确定为艾防科主任,承担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至今已有2年多了。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袁永华的身影。

    一位来自阳店乡的艾滋病晚期患者,神志不清,全身皮肤溃烂,大小便失禁,身边没有家人照顾。袁永华二话没说,走向前去帮病人脱衣服,擦洗身体,并苦口婆心地劝病人要配合治疗。"你比俺家里的人还好,一点都不嫌弃俺是个艾滋病人,谢谢你了。"患者在弥留之际,对袁永华满怀感激。
, 百拇医药
    袁永华热心帮助艾滋病患者,为他们解除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这在医院里已经成为佳话。

    三里河乡刘庄村艾滋病孤儿王志伟,家里只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奶奶照顾他,生活十分困难。一天,袁永华听说王志伟几天高烧不退,去县城住院身边又没有人照顾,马上赶往病人那里,并为他做了全面检查,送去汤药。经过一周的治疗,王志伟的病情逐渐好转。患者的奶奶感动地说:"你真好,一点都不嫌弃俺孙子,真是个好人。"

    "俺县有200多个病人,每个医生平均要管50多个,虽然很累,但只要看着他们一天天好起来,俺就无怨无悔了。"在记者即将离开确山时,袁永华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付出后的收获"

    "病人点名叫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上蔡县中医院医生刘建国言语爽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 百拇医药
    2003年,刘建国走到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第一线。当时正是上蔡县艾滋病暴发期。"看到那么多艾滋病患者徘徊在生死边缘,绝望无助,我非常同情,也坚定了帮助他们的决心。"刘建国的讲述,依旧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他的坚毅与执著。

    由于重症病人多,工作量大,刘建国和他的同事们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吃不上应时饭,夜里睡不上囫囵觉。"刘医生曾经两次病倒,俺们都劝他休息一下,但他却坚持着不离开,在办公室一边输液一边工作。院领导知道后,命令让他休息,他口头上答应,但还偷偷地上班。"刘建国身边的一位同事,向记者说起了他的这段经历。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付出后的收获。当看到病人病情好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所有的苦与累,所有的委屈都荡然无存。"刘建国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一名基层医生的高尚情怀。

    做思想工作要以情感人
, http://www.100md.com
    做艾滋病患者的思想工作,唐河县中医院的陈永敏有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他认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病人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一般病人的复杂心情或心理反应。他们渴望理解,渴望尊重;他们需要倾诉心声和彼此沟通。

    因此,基层医生在参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过程中,除定期为艾滋病患者诊疗、发送药品之外,宣传教育是他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病人思想教育工作如果做得不好,那么对病人进行诊疗救治,让他们服用中药配合治疗,就无从谈起。"陈永敏这样说道。

    陈永敏和他的同事在巡诊、送药过程中,除了注意观察病人症状体征变化和服药反应,还总是耐心听取病人意见,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劳作情况,设身处地劝导他们,鼓起勇气和信心。

    "俺在家也是顶梁柱,得上艾滋病后,当时彻底绝望了,想通过外出打工多挣点钱,有时逃避治疗,甚至产生过报复社会的念头。陈大夫知道后,千方百计去找我,一次次把我从工地上带回来,陈大夫的诚心,就是石头人也会被感动……"

    袁永华、刘建国、陈永敏,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基层医生群体的代表。他们这样的人,有的我们耳熟能详,但更多的是未曾谋面。正是有了他们,许多艾滋病患者得到了及时救助,并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正是有了他们,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不断前行……, http://www.100md.com(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