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清热剂 > 清脏腑热 > 清胃散
编号:11358042
清胃散治皮肤病新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79期
     清胃散由生地、当归、丹皮、黄连、升麻组成,具清胃凉血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加减,扩大治疗范围,取其新用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获效较好,举例如下。

    治扁平疣

    杨某,女,36岁,山东泗水县人。2004年6月15日初诊。双面颊部、口周发生较密集的粟粒至高粱粒大、红褐色扁平丘疹,自觉灼热微痒4个月余。某院诊为扁平疣,曾注射和内服抗病毒西药如聚肌胞、病毒唑、阿昔洛韦,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多次,皮疹未见明显消退。现仍胃脘灼热,口苦口渴喜冷饮,溲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诊断:扁平疣。证属:胃火炽盛,循经上熏面颊口周,化毒所发。治则清胃泻热,解毒消疣。清胃散加减:生地30g,丹皮10g,黄连10g,知母12g,麦冬15g,石膏10g,大黄10g(后入),竹叶9g,板蓝根30g,大青叶12g,赤芍12g,白鲜皮10g,水煎服,日1剂。

    外用苦参30 g,皂刺30 g,水煎适量待温,频洗患处,每日2次,2日1剂。
, 百拇医药
    二诊:服药5剂后,皮疹开始消退,灼热痒感见轻,口渴症状明显减轻,二便正常,上方去大黄、竹叶,续服8剂,外用药同上。

    三诊:皮疹全部消退,皮肤变平,无任何症状告愈。

    按

    本例扁平疣,用抗病毒西药数种注射、内服、外涂,取效不显,按经络循行辨证,阳明胃经循行,“还出挟口,环唇”。诸症辨析为胃热炽盛,循经上攻面颊部、口周,化毒所发。故以清胃散加减,取生地、丹皮、黄连、知母、麦冬、石膏、大黄等清胃泻热,导热下行;板蓝根、大青叶抗病毒;赤芍散结;白鲜皮止痒,使胃热清,毒解,皮疹消退。

    治毛囊虫皮炎

    陈某,女,49岁,山东曲阜市人,2004年4月20日初诊。双面颊部、鼻部、口周发生较多的粟粒大红色丘疹,痒3个月余。经两家医院诊为毛囊虫皮炎,予甲硝唑,维生素B6内服,外用新肤螨灵霜、硫黄霜等,皮疹非但未消,相反刺激却逐渐增多,皮损更加潮红,并觉有灼热不适。现口苦口渴,面红,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诊断:毛囊虫皮炎。证属:胃火炽盛,循经上熏所发。治则:清胃泻热消炎。清胃散加减:生地30g,丹皮10g,黄连10g,石膏10g,知母12g,麦冬15g,天花粉12g,石斛12g,大黄10g(后入),竹叶6g,金银花20g,蒲公英20g,地丁20g,水煎服,日1剂。忌食腥辣之物,勿用热水洗搓。2诊:服药5剂后,红色皮疹已消退一半,口渴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已趋正常,舌质由红转淡红,余症俱轻。上方去大黄,竹叶,续服5剂后皮疹全消,诸症治愈。
, 百拇医药
    按

    本例毛囊虫皮炎,用甲硝唑、新肤螨灵霜等内服外涂,却收效不显,皮损反而加重,审因辨证为胃火炽盛,熏蒸所发。取清胃散化裁,方以生地,丹皮,黄连10,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石斛清胃热;大黄、竹叶导热下行;金银花、蒲公英、地丁消炎,因药症相符,而收全功。

    治过敏性皮炎

    颜某,男,60岁,山东滕州市人,2005年10月3日初诊,双面颊部、双手背、小腿、足背皮肤潮红,自觉灼热痒剧月余。在本地外用肤轻松软膏,皮炎平霜、派瑞松、哈西奈德乳膏等获效不著。查见上述部位皮肤有大小不一片状潮红皮损,边缘不清,触之有灼热感,胃脘灼热嘈杂,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诊断:过敏性皮炎。证属:胃火炽盛,蕴结于上述部位所发。治则:清胃泻热止痒。清胃散加减:生地30g,丹皮10g,黄连10g,石膏10g,麦冬15g,知母12g,大黄10g(后入),白鲜皮15g,木通5g,地肤子10g,蝉蜕9g,水煎服,日1剂。禁用热水洗擦,忌食腥辣之物。

    二诊:服药6剂后,痒感大减,皮损由红色转淡,胃脘灼热,嘈杂口渴症状皆轻,二便正常,药已中病,上方去石膏、大黄、木通,生地减为15g,续服5剂。

    三诊:皮疹全部消退,肤色正常,无任何不适,诸症获愈。

    按

    本例过敏性皮炎始用西药内服外涂取效不著,且皮损仍然潮红灼热,痒剧,据症辨属胃热炽盛,蕴结于以上部位而发,用清胃散加减,取生地、丹皮、黄连、石膏、大黄、木通、麦冬,知母清胃泻热并导热下行;白鲜皮、地肤子、蝉蜕止痒,而获佳效。, 百拇医药(马建国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