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79928
先入为主误诊白血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2.12
     [病例资料]

    患者男,29岁,因反复发热、贫血、脾肿大4个月而到某医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曾到当地某基层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感冒”,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疗效不显。1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发,伴心悸、乏力,故到某上级医院门诊部求诊。

    [误诊过程]

    门诊医生诊断为“发热待查”,经抗菌、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7天未见好转,故收入内科病房作进一步检查治疗。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8.2℃,脉搏91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5/85毫米汞柱;中度贪血貌,全身皮膜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干湿罗音和哮呜音;腹平软,肝左右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脾于左肋下4厘米处触及,质中,无压痛。其余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4.9×109/升,中性粒细胞0.95,淋巴细胞0.35,血红蛋白70克/升,血小板110×109/升,血沉165毫米/小时;二便常规、生化全套、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发热、贫血、脾大待查:白血病?
, 百拇医药
    入院后在给予铁剂、维生素类药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骨髓和血培养检查。骨髓检查示:粒红比例正常,粒系增生明显,中幼粒以下各阶段可见中毒颗粒,红系未见异常。结论:粒系呈中毒性改变,请结合临床。血培养示:未见细菌生长。因患者有发热而无明显感染病灶,血培养阴性,故主管医生认为可排除感染性疾病,高度怀疑白血病和骨髓检查有误差,欲复查骨髓检查。次日发现患者双手小鱼际肌出现红肿、压痛,诊断为“局部感染”,给予妥布霉素肌肉注射和风油精外涂治疗;3天后发现患者心尖部有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呈音乐样改变,故方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急送患者到B超室作彩超检查。彩超报告:二尖瓣见赘生物、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最后诊断:1.感染性心内膜炎;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经转回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2个月后痊愈。

    [病因剖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常见的感染性心脏病,临床特点为发热、易变性心脏杂音、脾肿大、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进行性贫血、周围动脉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本例发生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初诊医生思路狭窄,未详细询问病史,更未做体格检查,一见发热就想当然地诊断为“感冒”,以致错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时机;二是次诊医生先入为主,仅凭初诊医生“感冒”的诊断和门诊医生“发热、贫血、脾大待查:白血病?”的诊断就认定是“白血病”,未经再详细询问病史,其实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也未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其实风湿性心脏病者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入院时,医生只凭该院的“检查优势”而盲目给予骨髓检查和血培养检查。而当检查发现骨髓像不支持“白血病”的诊断时,也没有及时修正诊断;当发现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时,更没有想到反复检查以提高培养阳光率,而仍一意孤行,意欲复查骨髓像。直至患者出现欧氏结节(Osler小结)、心脏听诊闻及音乐样杂音才如梦初醒,其实听诊闻及音乐样杂音为赘生物所致,在体格检查时应早有发现,但由于诊断技术水平不足,以致患者被误诊误治数月之久。, 百拇医药(魏晋)